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中学最常考的成语大全

简介

高考过后便是中考,想找一些中考常考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中考常考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杳无音信

解释

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出处

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例子

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眼花缭乱

解释

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例子

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一纸空文

解释

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说是筹了款项,只能办理本省之事;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

例子

活佛喇嘛毫无见识,一任外人播弄,徒凭袁总统一纸空文,岂即肯拱手听命,就此安静么?(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一筹莫展

解释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

《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例子

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一鼓作气

解释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例子

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一见如故

解释

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例子

他们俩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依然如故

解释

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出处

唐·薛调《刘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例子

他吃、喝、玩、耍,依然如故。(叶圣陶《一个朋友》)

一劳永逸

解释

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出处

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例子

“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

一鸣惊人

解释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例子

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一尘不染

解释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例子

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一尘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油然而生

解释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出处

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例子

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油然而生敬意。

义愤填膺

解释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例子

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异想天开

解释

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例子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

一览无余

解释

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例子

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朱自清《南京》)

饮泣吞声

解释

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琼英知了这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思报父母之仇,时刻不忘。”

例子

旧社会,财主的仆人,整天过着饮泣吞声的生活。

应接不暇

解释

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子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

以身作则

解释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例子

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巴金《家》二十五)

优柔寡断

解释

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出处

《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例子

他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义无反顾

解释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出处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例子

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义无反顾。(华而实《汉衣冠》二)

越俎代庖

解释

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出处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例子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异曲同工

解释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例子

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异曲同工。(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鱼贯而入

解释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出处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例子

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

源远流长

解释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

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例子

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源远流长,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

异口同声

解释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

《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例子

众人异口同声地叫着:“罚!罚!”(巴金《家》十三)

与日俱增

解释

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出处

《清史稿 圣祖纪三》:“万国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祝廷者当以慈为先。朕老矣,临深履薄之念,与日俱增,敢满假乎?”

例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的感情与日俱增。

语重心长

解释

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出处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例子

他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劫了我的心。

抑扬顿挫

解释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出处

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例子

他的慷慨陈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赞赏。

引人入胜

解释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例子

扇画小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秦牧《虾趣》)

义不容辞

解释

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例子

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有例可援

解释

有成例可以援引。

出处

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惟生传则自古有之,如韩昌黎之于何蕃,司马温公子之于范镇,有例可援。”

例子

只要是有例可援的事情,都可以答应。★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

一暴十寒

解释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例子

而一暴十寒,终归无益。★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珠妓情殉》

溢于言表

解释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出处

明·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例子

农民们互相传说,彼此相告,雀跃的欣喜的心情溢于言表。★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七章

义正词严

解释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例子

本大臣、本部堂声罪致讨,义正词严,断断不能再缓矣。★清·林则徐《会谕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

因地制宜

解释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例子

谷峪《萝北半月》:“定个收入指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饮水思源

解释

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出处

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例子

这也是他饮水思源的意思。(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应运而生

解释

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出处

汉·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主。”

例子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永垂不朽

解释

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出处

《魏书·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釐整时务。”

例子

小将军丹心忠义,为国捐躯,青史简篇,永垂不朽,亦不辜负将军教养之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

油光可鉴

解释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出处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例子

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的蓬蓬的,油光可鉴。★吴组缃《山洪》五

有声有色

解释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出处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例子

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雨后春笋

解释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出处

宋·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例子

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象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习以为常

解释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出处

《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例子

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先声夺人

解释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

例子

他深深懂得先声夺人的道理,就预先做了广告,因此货销售得很快。

下车伊始

解释

伊:文言助词;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出处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例子

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是很不合适的。

息息相关

解释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出处

清 严复《救亡决论》:“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

例子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与生命的起源息息相关。

郑重其事

解释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例子

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责无旁贷

解释

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

例子

农民向国家交售征购粮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崭露头角

解释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例子

此番吴氏北返,独倡保定会议,无非欲崭露头角,力与段派抗衡。(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五回)

辗转反侧

解释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例子

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

指手画脚

解释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例子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再接再厉

解释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

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例子

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诸如此类

解释

诸:众多;此:这,这样。象这类的各种事物。

出处

《晋书·刘颂传》:“诸如此类 ,亦不得已已。”

例子

书法、绘画、吟诗,诸如此类,他无一不会。

中西合璧

解释

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例子

她转过脸去看墙壁上的字画:那也是“中西合璧”的,张大千的老虎立轴旁边陪衬着两列五彩铜版印的西洋画。(茅盾《子夜》八)

志同道合

解释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例子

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

自得其乐

解释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

例子

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朱自清《杂文遗集·蒙自杂记》)

炙手可热

解释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例子

炙手可热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自出心裁

解释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例子

叶圣陶《四三集·一桶水》:“他们有的看人家的样,有的自出心裁。”

著作等身

解释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出处

《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例子

会上陈列了他多年来的全部著作,那时他已是著作等身了。(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

正人君子

解释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

《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例子

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正人君子,也不枉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自给自足

解释

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步隲传》:“种瓜自给。”《列子·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例子

人民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展开了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冯德英《苦菜花》第九章)

壮志未酬

解释

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出处

唐·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例子

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中流砥柱

解释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子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惴惴不安

解释

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出处

《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例子

大家都认为这是震南村第一个大灾难,愁眉苦脸,惴惴不安。(欧阳山《苦斗》六七)

自告奋勇

解释

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

例子

好心的渔户自告奋勇,选拔了五十多名上等青年猎手,披弓带箭前去寻找。(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六)

孜孜不倦

解释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例子

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自命不凡

解释

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出处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例子

你有多大本事,不要自命不凡,谁也瞧不起。

装模作样

解释

样:模样、姿态。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出处

宋·史浩《荆钗记传奇》:“装模作样,恼吾气满胸膛。”

例子

冷酒冷粉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装模作样,讪笑寒酸魍魉。(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

自怨自艾

解释

怨:怨恨;艾:割草,改正。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例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6回:“终日愁眉不展,自怨自艾。”

鸦雀无声

解释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例子

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言简意赅

解释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例子

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摇摇欲坠

解释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例子

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摇摇欲坠。(曲波《林海雪原》二七)

夜以继日

解释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例子

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三国魏·阮籍《乐论》)

一触即发

解释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例子

共产党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就为罅内战。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致使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毛泽东《评蒋介石发言人的谈话》)

咬文嚼字

解释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例子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揠苗助长

解释

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例子

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一视同仁

解释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子

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