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成语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旁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
犹并驾齐驱。
《宋书·王景文传论》:“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倾覆之灾,庶几可免。”
及太和之辰,虽复崇尚文雅,方骖并路,多乖往辙。★《周书·庚信传论》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指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及国朝徐继畲、魏源氏译述《瀛环志略》、《海国图志》,乃始罗略东西洋欧美诸国,虽有疏阙,然~之功,不可泯也。 ★清·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
船多不碍路,咱们谁也不碍谁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豺狼当路,非止一人;鲸鲵不枭,倏焉五载。★南朝·陈·沈炯《为王僧辩等劝进梁元帝第三表》
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
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公今度《长短录》)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不要半半路路的。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参见“半路出家”。
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明·朱国祯《晚幢小品·俚诗有本》
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难。同“筚路蓝缕”。
应修人《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我们筚路褴褛,孤军苦战,非为金钱,非为名誉,不厌不倦,但求心之所安。”
开创任何事业,总是要经过筚路褴褛,艰苦奋斗的过。
波路波涛。比喻规年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指忠言直谏之路。
《后汉书·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旧唐书·颜真卿传》
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没有其他办法
李晓明《平原枪声》:“王秃子觉得别无出路,这样又能赚钱,就一口答应下来。”
现在是别无出路,只好如此
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灾民。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清·洪昇《长生殿·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一旦爆发战争就会出现哀鸿满路的局面
指人的来去行踪。同来踪去迹”。
指道路阻绝,人烟稀少。
指百姓的疾苦。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
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是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
指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来历未验明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如今爹也没了,大娘他养出个墓生儿来,莫不也是来路不明?”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看哪家吃进了来路不明的黑货?”
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在我们实现四化的大业中,工人阶级是开路先锋。
叩敲。阍宫门。无法敲到宫廷的门。形容百姓无处伸冤。亦作叩阍无计”、叩天无路”。
前进无路,后退也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小生囊箧罄然,家园迢递,进退无路,特问公公指引,再去寻他。★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
比喻信用极好。
《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此事君亲见之,惟季路一言,无他言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常言‘吉人天相,绝处逢生。’”
意指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待角巾东路,蹇驴北阜,伴公游钓。★宋·刘克庄《水龙吟·辛亥安晚生朝》词
犹言进退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元·施惠《幽闺记·山寒巡逻》:“陀满兴福来到此间,所谓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只得结集亡命,哨聚山森。”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从穆宗崩逝,两宫太后再度垂帘,广开言路,谏劝的奏折,很少留中。(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当过路财神,再弄鬼捣棒槌可不成。”
浩然《艳阳天》第102章:“我是过路财神。”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国家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唯有广开才路,任人为贤,才能使其发挥所长,为国家做最大的贡献。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路扬镳了。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