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成语猜谜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元·郑德辉《伷梅香》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孙犁《耕堂读书记》:“我不知道千里迢迢,关山阻隔,敌人封锁得那么紧,他们怎样把这封信送到了我的家。”
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三峡之中,唯巫峡最长。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古木阴森,映蔽江面,止露得中间一线的青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清·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康濯《东方红》你不知道,那狼叼豹咬的齐占杰,前一阵可光在我面前放火烧山呀!”
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他们几个掉队了,只得昼夜赶路,翻山越岭,寻找大部队。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明·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旁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他是个放浪不羁的人,便辞了职,游山水,喝酒,作诗。★朱自清《诗第十二》
指纵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务为念。丘壑,泛指山水。
《晋书·谢安传》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
我今日同你两个来这杏花庄上呵,倒做了逢山开道。★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
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
我今日同你两个来这杏花庄上呵,倒做了逢山开道。★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
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幡,婀娜多姿随风传。”
我喜欢婀娜多姿的芭蕾舞。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你对我恩德如山,我不知如何报答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晓得胡生命在旦夕,到底没有好的日子了,两人恩山义海,要做到头夫妻。”
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他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死亡线上救过来,对我真是恩重如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犹恩重如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
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福王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朽得不能再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一章)
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别讲银子成了黄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堆山积海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清·秋瑾《普告同胞檄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曹靖华《智慧花开烂如锦》:“早被我们伟大的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的巨掌击退,如大江东去,永不复返了。”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明·郭勋《英烈传》第25回:“目今大江南北,盗贼蜂起,江淮之地,十去其五;河南、河北,或复或失,不得安宁。”
而大江南北,以文名天下者,几于昌(猖)狂无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势力至今未已。(清·恽敬《上曹俪笙侍郎书》)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八章:“便会获得‘列爵分土’、‘带砺山河’的厚遇。”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此刻,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痛苦也怕很难当。(鲁迅《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二)》)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吏部上》:“东坡词气,倒山倾海,然亦未知琴。”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王朔《空中小姐》:“我到处登山临水,不停地往南走。”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主孟法师碑铭序》)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炎黄子孙中的优秀分子,每当国家处于危难时,总是挺身而出,砥柱中流,力挽狂澜。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振动不亚于地崩山摧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我国原子弹引爆成功,只见银光一闪,霎时地动山摇,声震寰宇。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身经百战兵不饥,士气激发倍骁悍。以此克奏保障功,东南半壁推屏翰。(清·杭世骏《榕城诗话》下卷引吴廷华诗)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甚么谢安石东山高卧。(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晋书·谢安传》
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东涂西抹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唐 张佑《题王右丞山水障》:“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他的这种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带衣带。砺磨刀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有江山永固之义。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亿。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同地动山摇”。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同东山再起”。
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悬拟壮猷,东山复起。夫何讣闻,遽骑箕尾?”
指隐居的念头。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时与风流儒雅之士,置酒高会,吟咏先王遗风,翛然有东山之志。★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
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元史·张孔孙传》孔孙素以文学名,且善琴,工画山水竹石,而骑射尤精,及其立朝,谠言嘉论,有可观者,士论服之。”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我因归正释门,秉诚僧教,这一向登山涉水,把我那幼时的朋友也都疏失,未及拜访,少识尊颜。★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三回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敕:诗人之义,君之夫人有委蛇之行,河山之德,然后在尊位,备盛服,从其夫荣,可以为称。★宋·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妻郑氏追封楚国夫人》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同鸿毛泰山”。
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指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
转动山海。比喻力量巨大。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这幅山水画气势雄壮,结构紧凑,混然一体。
比喻艰难危险。
《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
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明·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唐·王勃《倬彼我系》)
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你这样草率决定就是隔山买老牛的做法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官昭容》:“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这两幅山水画工力悉敌,很难分出高下。
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参谋长虽然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们联络便不如小喜。”
隔行如隔山,我们局外人就是有什么事看在眼里,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二回)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德非君子,义无诗人,高山景行,私所仰慕。(三国·魏·曹丕《与钟大理书》)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7回:“既以高卧东山,不应再为冯妇。”
关:关隘;迢递:遥远的样子。指路途遥远。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八出:“贤弟!无限别情,不胜凄怆,关山迢递,后会难期。”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八出:“贤弟!无限别情,不胜凄怆,关山迢递,后会难期。”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文艺类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犹言游山玩水。
《五灯会元·法眼宗·宝塔绍岩禅师》:“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8卷:“你在此若要观山玩水,任意无拘。”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