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形容人的品质的成语大全

简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这是一篇关于品质的成语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掩瑕藏疾

解释

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言行若一

解释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羊续悬鱼

解释

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邀名射利

解释

指求取名利。

义不生财

解释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一寸赤心

解释

一片赤诚的心。同一寸丹心”。

出处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一刀两段

解释

①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同“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例子

因此上有一刀两段归了地府。★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二折

一饭千金

解释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例子

马周道:“壁上诗句犹在,一饭千金岂可忘也。”(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疑鬼疑神

解释

怀疑这个,又怀疑那个。形容神经过敏,无中生有,胡乱猜疑。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安公子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

一廉如水

解释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一暴十寒

解释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例子

而一暴十寒,终归无益。★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珠妓情殉》

以勤补拙

解释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出处

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以身殉国

解释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例子

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朱自清《论气节》)

一无所长

解释

没有一点儿专长。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那日记当中,提到他那位叶妹夫,便说他年轻而纨裤习气太重,除应酬外,乃一无所长,又性根未定,喜怒无常云云。”

例子

鲁迅《书信集 致曹聚仁》:“现在当局之手段,除摧毁一切,不问新旧外,已一无所长。”

一无所知

解释

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

例子

对于世界历史,他一无所知。

一席之地

解释

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出处

《旧唐书·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例子

那占着玻璃柜一席之地的彩塑泥人,却比什么都吸引我。★邓炬云《漫步南京路》

移樽就教

解释

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例子

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

引风吹火

解释

利用风来吹火,使火越烧越旺。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

例子

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桂子的本事。

饮马投钱

解释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出处

唐·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例子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汉刘宽责民,蒲鞭示辱;项仲山洁己,饮马投钱。”

应机立断

解释

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出处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例子

明·方孝孺《送河南佥事汤侯序》:“遇事敏决而应机立断,执理坚确而奋起勇决。”

鹦鹉学舌

解释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例子

领导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简直是鹦鹉学舌。

英雄本色

解释

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例子

1. 泰山压顶也不能改变我英雄本色。
2.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英雄本色虽各有千秋。
3. 艰难和困苦方能显出这位年轻地质学家的英雄本色。
4. 然而电影明星不过是虚构的人物,根本缺乏英雄本色。
5. 两天打鱼,八天晒网

永无止境

解释

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出处

茅盾《秦岭之夜》:“秦岭上还有积雪,秦岭的层岚屏障永无止境似的。”

例子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用心良苦

解释

用心认真思考;良很≤费心思地反复思考。

出处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忧国爱民

解释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出处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例子

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爱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明·宋濂《元史·本纪第四·世祖一》

有始有终

解释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出处

《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魏书·袁翻传》:“伏愿天地成造,有始有终,矜臣疲病,乞臣骸骨。”

例子

同学之间要有始有终地保持友好关系。

欲加之罪

解释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例子

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玉洁冰清

解释

象玉那样洁白,象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出处

汉·桓谭《新论·妄瑕》:“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以义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

例子

若辈一经用了手脚,随你三贞九烈,玉洁冰清,亦不能跳出圈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遇事生风

解释

原形容处事果断而迅速。后指一有机会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出处

《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例子

我想他们着实和民党作对,遇事生风,或者知道了老兄到来,便要拿办,也未可定。(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援笔立成

解释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出处

《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例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

远见卓识

解释

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出处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例子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渊渟岳立

解释

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执经衡门,渊渟岳立,宁洁身以守滞,耻胁肩以苟合。”

允文允武

解释

形容能文能武。

出处

《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例子

宋 苏轼《表忠观碑》:“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孙千亿。”

援笔成章

解释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洗手奉职

解释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出处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一刀两断

解释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例子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终于和那些不务正业的人一刀两断了。

一窍不通

解释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例子

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一床锦被遮盖

解释

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淮西之变》:“寻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锦被遮盖。”

例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凡百事周全,一床锦被遮盖则个,别无多言。”

一板一眼

解释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例子

他办事因循守旧,一板一眼,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倚老卖老

解释

卖:卖弄。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出处

元·无名氏《谢金梧》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说个不了。”

例子

他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却好(hào)倚老卖老,教训别人。

愚不可及

解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出处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例子

我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提问——“往哪里去?!”(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一板三眼

解释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例子

他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一板三眼,十分清楚。

一丝不苟

解释

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例子

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勇猛精进

解释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出处

《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例子

是僧闻言,即对佛发愿,勇猛精进,自是宴然无梦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

一得之见

解释

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例子

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一得之见,不一定很正确。(秦牧《艺海拾贝·新版前记》)

犹豫不决

解释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例子

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有勇无谋

解释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出处

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例子

毕丰有勇无谋,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有头无尾

解释

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有头无尾时如何?’师曰:‘吐得黄金堪作什么?’”《朱子语类》:“若是有头无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例子

倘若不幸而至于有头无尾,你又有颁布者什么说?(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四五回)

倚马可待

解释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例子

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迎头赶上

解释

迎:向着;头:走在前面的。加紧追过最前面的。

出处

瞿秋白《迎头经》:“这样,所谓迎头赶上和勿向后跟,都是不但见于经典而且证诸实验的真理了。”

例子

我国科学技术必须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疑神疑鬼

解释

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出处

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例子

然而这么一来,却又使一些看文字不用视觉,专靠嗅觉的“文学家”疑神疑鬼。(鲁迅《准风月谈·前记》)

勇冠三军

解释

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例子

三国时的张飞可谓勇冠三军,也由此而被后人传颂。

颐指气使

解释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出处

《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例子

他颐指气使,心狠手辣。(林平《从夏三虫说开去》)

抑强扶弱

解释

抑:压制;扶:帮助。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本事》:“勾践之时,天子微弱,诸侯皆叛,于是勾践抑强扶弱。”《汉书·刑罚志》:“而政在抑强扶弱。”

例子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来是抑强扶弱,互相维持之意。(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有脚阳春

解释

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例子

明·张景《飞丸记·全家配远》:“有脚阳春司谳听,谩说道官清民靖。”

游手好闲

解释

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诏》:“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与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我打你个游手好闲,不务生理的弟子孩儿。

例子

这位督办,那时候正在上海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正好有功夫做那些不相干的闲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毅然决然

解释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

例子

他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回到了祖国。

有恃无恐

解释

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例子

我们实在还有一个更正大的理由使自己有恃而无恐。(闻一多《演讲录·民盟的性质与作风》)

有头有尾

解释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二回:“却才说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

例子

老师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头有尾,坚持不懈。

优柔寡断

解释

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出处

《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例子

他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蝇营狗苟

解释

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返。”

例子

我们要使学校成为团结、和睦的整体,而不是蝇营狗苟,钩心斗角的场所。

有始无终

解释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出处

《晋书·刘聪载记》:“小人有始无终,不能如贯高之流也。”

例子

我们做事情不要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义无反顾

解释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出处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例子

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义无反顾。(华而实《汉衣冠》二)

有脚书橱

解释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出处

宋·龚明之《中吴记闻》:“程信民记闻精确,乡人号为有脚书厨(橱)。”

忧国忘家

解释

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出处

《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例子

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余勇可贾

解释

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余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出处

《左传·成公二年》:“欲勇者贾余余勇。”

例子

昌年看着紧皱眉头的杨群,笑着说:“杨先生还有余勇可贾?

欲壑难填

解释

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没法满足。

出处

《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例子

衙门口人欲壑难填,也不好太懦弱了,尽着他们的口胃,他们得着口胃,就咽不满的馋涎了。(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

鱼目混珠

解释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例子

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忧国忧民

解释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例子

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明·吴承恩《西游记》)

因风吹火

解释

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例子

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窭易心,此乃女中豪杰。仆因风吹火,谅区区何足挂齿。(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愚昧无知

解释

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例子

想到这些,不禁令人憬然于天下本无神秘的事物,神秘只是欺骗或者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而已。(秦牧《天坛幻想录》)

以一当十

解释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例子

陈忠实《白鹿原》第22章:“咱们红军不是一个顶仨,而是以一当十。”

映雪囊萤

解释

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出处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

掩鼻偷香

解释

捂住鼻子去偷点燃的香。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言而不信

解释

说话不讲信用。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