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及解释

简介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漫山遍野

解释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例子

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装。

目不邪视

解释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例子

鲁迅《彷徨·伤逝》:“她目不邪视地骄傲地走了,没有看见。”

乐不思蜀

解释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例子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老弱残兵

解释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例子

以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老舍《骆驼祥子》五)

龙肝凤髓

解释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例子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要换了当年,便是山珍海味、龙肝凤髓,我冒襄又何尝眨过眼睛!”

狼心狗行

解释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例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不过使这几家治下百姓,卖儿贴妇,充其囊橐。此真狼心狗行之徒。”

老牛舐犊

解释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例子

老牛舐犊,情所难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力排众议

解释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例子

他在这次会议上力排众议,终于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支持。

龙肝凤脑

解释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老成练达

解释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例子

我如今老成练达,计出万全,不是从前卤(鲁)莽了。★清·李渔《怜香伴·随车》

泪流满面

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留恋不舍

解释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略无忌惮

解释

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出处

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而无惮也。”《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落荒而走

解释

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一回:“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

例子

兽马争持,剑戟并举。未及数合,子牙便走,不进城,落荒而逃。殷洪见子牙落荒而走,急忙赶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六十一回

开基创业

解释

指开创帝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吾等自随孙将军开基创业,大小数百战,方才战得六郡城池。”

孔孟之道

解释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开基立业

解释

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自我高皇帝断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

例子

这诞生的世子就是后来劝父举兵,开基立业,神文圣武大唐太宗皇帝。(清·无名氏《说唐》第四回)

宽以待人

解释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例子

他向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空城计

解释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例子

钱钟书《围城》:“鸿渐给酒摆布得失掉自制力道:‘反正你会摆空城计。’”

口似悬河

解释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例子

从无心闲话里谈到十三妹,果然引动了那老头儿的满肚皮牢骚,不必等人盘问,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悬河的讲将起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旷世逸才

解释

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苦肉计

解释

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出处

亏杀那苦肉计黄盖添粮草。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

例子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八章:“会不会是姓刘的在卖苦肉计,有意的潜进来?”

旧病复发

解释

原来的病又犯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二回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

击鼓鸣金

解释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例子

击鼓鸣金的做法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用了

鞠躬尽瘁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例子

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骄兵之计

解释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坚壁清野

解释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出处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例子

不许出战,只是坚壁清野,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

举善荐贤

解释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锦囊妙计

解释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例子

刚才我的发言是抛砖引玉,现在该轮到你“小诸葛”拿出锦囊妙计了。

金波玉液

解释

比喻美酒。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例子

海错山珍锦盘中,捧着龙肝凤胆;金波玉液银壶内,泛出青黄碧绿。★《粉妆楼》第七十九回

鸠夺鹊巢

解释

斑鸠抢占喜鹊窝。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荒淫无耻

解释

荒唐淫乱,不知羞耻。形容生活糜烂。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公荒淫无道,废贤失败,理宜诛戮。”

例子

这些官老爷挥霍民脂民膏,荒淫无耻。

画饼充饥

解释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例子

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横行无忌

解释

形容反动势力猖狂活动,为所欲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例子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者横行无忌,为所欲为的行径至今记忆犹新。

手无寸铁

解释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例子

“一二·九”运动中,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和拿着大刀的反动军警进行了英勇的搏斗。

山崩地陷

解释

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例子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舌战群儒

解释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例子

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势不可当

解释

当:抵挡。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出处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

例子

擒兵捉将,势不可当。★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十一回

束手待死

解释

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同“束手待毙”。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例子

愿先生早示良策,我必不肯束手待死。★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四回

束手就缚

解释

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例子

这几个小南蛮,只算得个瓮中之鳖,不消费得僧家大刀,管教他一个个束手就缚。★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六回

松形鹤骨

解释

形容仪容清癯、轩昂。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随波逐浪

解释

①颠沛的样子。②谓同行同止。③随着波浪飘荡。④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

出处

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

例子

这样没主意、随波逐浪的人,不打他便打那个?★④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三回

四海飘零

解释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

色厉胆薄

解释

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神鬼难测

解释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例子

这龙韬虎略,神鬼难测。★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

忍辱偷生

解释

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例子

欧阳山《三家巷》:“咱们忍辱偷生,一辈子还过得这么艰难。”

如鱼得水

解释

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例子

1. 他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如鱼得水。
2. 但却让我如鱼得水想知道为什么吗?
3. 万斯在这种地方如鱼得水,就像赫斯渥从前一样。
4. 他兴致勃勃,一举一动都如鱼得水。
5. 一到了水中,澳大利亚游泳选手就如鱼得水。

仁义之师

解释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例子

如此说来,虽然谋叛之徒,倒也忠义可嘉。本帅仁义之师,何愁杨枭不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仁义之兵

解释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柔能克刚

解释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例子

你的性质,柔能克刚,你好好地耐,将来总有出头露日的一天……★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三

肉颤心惊

解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

《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气宇轩昂

解释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例子

(1)李大钊的塑像气宇轩昂地矗立在北京香山公墓。(2)进来的这个人气宇轩昂令屋里的人刮目相看。

七擒七纵

解释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例子

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

七步之才

解释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例子

她文思敏捷,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强词夺理

解释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例子

他的话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你不要信他。

情同骨肉

解释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

例子

王朔《空中小姐》:“张欣则是她的一个不分你我、情同骨肉的密友。”

曲意逢迎

解释

曲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别人;逢迎:迎合。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卓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愈喜。”

例子

(1)奴才在主子面前,总是奴颜婢膝,曲意逢迎。(2)他向来不坚持原则,对某些搞不正之风的上级领导一概曲意逢迎。

青山不老

解释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七步成诗

解释

称人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例子

冷绛雪道:‘子建七步成诗,千秋佳话,哪有改期姑待之理。’★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七步成章

解释

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例子

休道是七步成章。★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

器宇轩昂

解释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例子

阿英《戎行兼言艺文事》:“陈毅同志体魄魁梧,器宇轩昂。”

趋吉避凶

解释

谋求安吉,避开灾难。

出处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趋吉避凶,儒者之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凄然泪下

解释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例子

在路非止一日,回到东都,见了妻子,好生惭赧,终日只在书房里发愤攻书。每想起落第的光景,便凄然泪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

器宇不凡

解释

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例子

众人见他器宇不凡,都不敢轻视,见礼让坐。★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

赔了夫人又折兵

解释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例子

这回他投机不当,弄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全盘皆输。

泼油救火

解释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浇火也。”

例子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

剖肝沥胆

解释

比喻开诚相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承变色而起曰公乃汉朝皇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公何诈也?”

能征惯战

解释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例子

老舍《宝船》第二幕第二场:“我带来五百名蜜蜂兵,都能征惯战!”

怒目而视

解释

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例子

他们俩都是小心眼之人,刚才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吵起来,竟达到怒目而视的程度。

女大须嫁

解释

指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同“女长须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

例子

古来说的:‘男大须婚,女大须嫁。’老太太想,倒是赶着把他们的事办办也罢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怒气填胸

解释

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例子

满屋里寻了一会,不见个踪迹,急的怒气填胸。★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命若悬丝

解释

比喻生命垂危。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6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鸣金收军

解释

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例子

天色已大明,各自鸣金收军。★清·钱采《说岳全传》第77回

谋事在人

解释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例子

不过剩下的五百万就没有把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茅盾《子夜》

闷闷不乐

解释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例子

不知为什么,妈妈这几天闷闷不乐。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