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解释

简介

中国有许多成语是源自古代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家老小

解释

指全家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例子

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都给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以卵敌石

解释

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

一面之辞

解释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版面的看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例子

据媒人一面之辞,所以派人相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

以私废公

解释

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隐介藏形

解释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鹰视狼顾

解释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例子

袁世凯鹰视狼顾,久蓄逆谋,故景月汀谓其为仲达第二。★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

运筹决策

解释

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所以当水陆军提督者……犹备有参佐数员,常与运筹决策,以资历练而审机宜。”

运筹决算

解释

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云屯雨集

解释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布军与战不利。”

佯输诈败

解释

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明日吾自引一千兵搦战,却佯输诈败,诱到北山之前,放炮为号,三面夹攻,必获大胜。”

例子

刘、龚二人佯输诈败,四散去了,云长夺得州县,安民已定,班师回许昌。★《三国演义》第二六回

先礼后兵

解释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例子

你这先礼后兵方法实在高明。

心怀叵测

解释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例子

他的为人处世,表明他是一个心怀叵测的人。

心术不正

解释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例子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如果有个心术不正的人,根据你的说法,把一切责任都压到老阎头上,你不觉得亏心吗?”

削铁如泥

解释

切削铁器如同斩剁泥土一样。形容兵刃极其锋利。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

例子

这口剑虽不能说削铁如泥,也似花马剑一般锋利。(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

心胆俱裂

解释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例子

此时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将破,似道心胆俱裂,那敢上前?(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二十二)

休声美誉

解释

休:美好。美好的声誉。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笑容可掬

解释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例子

这些学生们一天总是那么活泼开朗,笑容可掬。

胸怀大志

解释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例子

王朔《我是“狼”》:“别看你一天到晚胸怀大志,读这个学那个,弄出一副胸怀大志的矜持样子。”

心绪如麻

解释

犹心乱如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例子

此刻记了这个,忘了那个;及至想起那个,又忘了这个;真是心绪如麻,何能再说笑话?★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

星月交辉

解释

星星和月亮交相照耀。

出处

宋·欧阳修《秋声赋》:“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行走三市,竞放花灯。”

例子

这三月十四日晚上,星月交辉,风清气爽。★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

虚废词说

解释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废词说。”

闲杂人等

解释

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闲杂人等,休教放入。”

例子

外来的如吹鼓手、厨茶房,以至抬夫、轿夫这些闲杂人等过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笑傲风月

解释

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虚虚实实

解释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例子

此诗虚虚实实,何能逆料就是才女。★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揎拳裸袖

解释

犹言揎拳捋袖。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夏侯玄]揎拳裸袖,径击司马师,却被武士擒住。”

例子

看他揎拳裸袖,两眼睁得铜铃也似,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闲话也不说,却象个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望梅止渴

解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例子

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威风凛凛

解释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例子

(1)他穿上军服,还真有点威风凛凛的气势。(2)这位平常的日子里威风凛凛的老太爷今天竟像吃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

妄自菲薄

解释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例子

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茅盾《子夜》三)

万死不辞

解释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例子

(1)不管在改革的征途中有多大风浪,我也万死不辞。(2)大人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定万死不辞。

无计可施

解释

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日:‘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

例子

每个干部如果都能做到清正廉洁,行贿者也就无计可施了。

勿怠勿忘

解释

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待勿忘!”

吴下阿蒙

解释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例子

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吴下阿蒙。(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篇》)

无名小卒

解释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例子

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我这个无名小卒去办,我感到受宠若惊,兴奋得脸都红了。

物伤其类

解释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例子

晴雯一死,贾府中的其他丫环难免不物伤其类。

忘恩背义

解释

忘掉他人对己的恩德,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

卧床不起

解释

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篡魏,知其必将伐吴,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天愁地惨

解释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例子

张平《抉择》:“而一个坏的领导干部,则可以让他下属的地方天愁地惨、疮痍满目……”

土鸡瓦犬

解释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推诚相见

解释

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例子

同学之间应该推诚相见。

贪心不足

解释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例子

刘心武《钟鼓楼》第三章:“绝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徒有虚名

解释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例子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屯粮积草

解释

储存粮食和草料。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

天崩地塌

解释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例子

忽听得轰的一声,犹如天崩地塌一般。★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同心合胆

解释

心志一致。同“同心共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例子

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须将好言谏劝丈夫,同心合胆,共做人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一卷

三顾茅庐

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子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神鬼莫测

解释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例子

想到这里,他抬头一看,威虎厅离他只有五十余步了,三十秒钟后,这场吉凶难卜,神鬼难测的斗争就要开始。(曲波《林海雪原》二0

势如破竹

解释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例子

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

身不由己

解释

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例子

我到这儿也是身不由己,既然是国家需要,就只好服从分配了。

束手待毙

解释

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例子

(1)敌军压境,我们要设法突围,不可束手待毙。(2)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也许还能闯出一条生路。

尸横遍野

解释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坚驱大军,杀得尸横遍野。”

例子

激烈的战斗结束后,敌军尸横遍野,损失惨重。

身在曹营心在汉

解释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例子

季羡林《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他们依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声威大震

解释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声威大震。”

例子

1947年3月,我军在青化砭首战告捷,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我军声威大震。

张灯结彩

解释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例子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招兵买马

解释

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例子

我们人手不足,需要招兵买马了。

择主而事

解释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7回:“徒死无益,何若择主而事。”

坐视不救

解释

坐视:坐着看。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即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

例子

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热心帮助,决不能坐视不救。

掌上观文

解释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执鞭随镫

解释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指南攻北

解释

犹声东击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指囷相赠

解释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知遇之恩

解释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例子

大帅的知遇之恩,卑职终身难报。★刘章仪《枭雄吴佩孚》

自有公论

解释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例子

虽然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但是现在的世人,总是人云亦云的居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

一面之词

解释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例子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必须全面了解情况,然后再做处理。

养精畜锐

解释

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锐气。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养精畜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例子

队员们正在养精畜锐,准备迎接最后的冠亚军决赛。

摇摇欲坠

解释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例子

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摇摇欲坠。(曲波《林海雪原》二七)

偃旗息鼓

解释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例子

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偃旗息鼓,卷包而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一身是胆

解释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例子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0章:“他作战勇敢,一身是胆,是一员难得的虎将。”

有机可乘

解释

有空子可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等何时?”

例子

闻之窃喜其有机可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欲擒故纵

解释

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

例子

公安局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只不过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便把他们一网打尽。

引虎自卫

解释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例子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七节:“这正是无异引虎自卫。”

倚势凌人

解释

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燕颔虎须

解释

形容相貌威武。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例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水浒传》第七回

养精蓄锐

解释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例子

他们个个像跑道上的选手,养精蓄锐,伸足擦腿,准备显身手。★叶圣陶《四三集·得失》

扬武耀威

解释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