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中考常考的成语及解释

简介

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中考常考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忘乎所以

解释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例子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

完璧归赵

解释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例子

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万籁俱寂

解释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例子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邹韬奋《我的母亲》)

亡羊补牢

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例子

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娓娓动听

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例子

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邹韬奋《我的母亲》)

万紫千红

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处

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子

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

无缘无故

解释

没有一点原因。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好好儿的,从那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例子

他的力量,力气,一向使他自尊自傲,可是在过去的这些日子,无缘无故的他受尽了委曲与困苦。(老舍《骆驼祥子》三)

危言耸听

解释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例子

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郭小川《论“听话”》)

无懈可击

解释

懈:松懈,引伸为漏洞、破绽。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出处

《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例子

前后不过四五个钟头。却也办得细密周到,无懈可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二回)

无人问津

解释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例子

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无与伦比

解释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出处

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

例子

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祖国人民无与伦比的最热情的接待。(魏巍《东方·归来》)

万人空巷

解释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出处

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例子

此时路旁看的,几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唯利是图

解释

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出处

《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例子

原来这黄祸居乡,唯利是图,无恶不作。(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妄自菲薄

解释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例子

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茅盾《子夜》三)

闻鸡起舞

解释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例子

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惟妙惟肖

解释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出处

宋 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例子

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

无拘无束

解释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例子

他放开缰绳,任由枣红马无拘无束和驰骋。

温故知新

解释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例子

温故知新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无所顾忌

解释

顾:顾虑;忌:忌惮。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一回:“当初原为遮人耳目起见,不得不如此;等到后来张太太把抵押的凭据禀了上头存了案,他却无所顾忌了。”

例子

(1)他在众人面前,谈笑自若,无所顾忌。(2)在宁静的图书馆里,张宁一个人无所顾忌地嗑着瓜子,影响特别不好。

五彩缤纷

解释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例子

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峻青《地下水晶宫》)

望文生义

解释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出处

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空谈臆说,望文生意。”

例子

(1)学习生词生字一定不能望文生义。(2)有的人读书,只从表面看,不弄清背景,因此不免望文生义,深入不下去。

卧薪尝胆

解释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例子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微不足道

解释

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例子

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

无精打采

解释

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例子

这时候贾大少爷见人家的条子都已到齐,瞧着眼热,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甚觉无精打采。(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

无独有偶

解释

独:一个;偶:一双。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出处

清 壮者《扫迷帚》:“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无独有偶。”

例子

先生与这位老夫子,可称无独有偶。(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无关宏旨

解释

宏:大;旨:意义,目的。和主要意思没有关系。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宋儒所争,古文今文字句,亦无关宏旨,均故置弗议。”

例子

《大乘缘起说》者,无过考证之文,不关宏旨。(章炳麟《答梦庵》)

无动于衷

解释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例子

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五彩斑斓

解释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例子

碧野《天山景物记》:“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

叹为观止

解释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例子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叹为观止,连声叫好。

探骊得珠

解释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出处

《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我一定说实话,你老兄一开头就探骊得珠了。”

同舟共济

解释

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处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子

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同舟共济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投桃报李

解释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例子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退避三舍

解释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例子

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甜言蜜语

解释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处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化一盏茶吃,你可是甜言蜜语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积福处。”

例子

卞福坐在旁边,甜言蜜语,劝了一回。(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滔滔不绝

解释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例子

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天伦之乐

解释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出处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例子

这时父亲如果能够保持着相当丰裕的收入,家中当然充满一片天伦之乐。(闻一多《关于儒、道、土匪》)

忐忑不安

解释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例子

母亲谨慎地窥视着一切动静,心里忐忑不安,她怕有人出卖星海。(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

心惊胆战

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例子

向下望去,深不见底,真是万丈深渊,叫人见了心惊胆战。

洗耳恭听

解释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例子

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喜闻乐见

解释

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出处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

例子

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小说。

喜不自胜

解释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例子

国太只道孙权好意,喜不自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相机行事

解释

相:察看;机:机会。观察时机,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二回:“如此依计,往花荣军前,密传将令,相机行事。”

例子

这事到时你相机行事,酌情处理吧。

心花怒放

解释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例子

想起这件高兴事,不觉心花怒放。

闲情逸致

解释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

例子

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销声匿迹

解释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例子

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行云流水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例子

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喜出望外

解释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出处

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例子

这可真叫他喜出望外。(沙汀《催粮》)

相敬如宾

解释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 之,敬 ,相待如宾。”

例子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心潮澎湃

解释

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出处

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例子

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心不在焉

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子

讲话时做腔做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柔石《二月》六)

栩栩如生

解释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出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例子

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心悦诚服

解释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例子

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心悦诚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信口雌黄

解释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出处

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例子

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欣喜若狂

解释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例子

全班同学欣喜若狂,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星罗棋布

解释

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例子

到了晚上,那电气灯,自来火,星罗棋布,照耀得彻夜通明,光辉如同白昼。(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五回)

相提并论

解释

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例子

二者相提并论,则陈张两公之捐躯殉难,均有所迫而然也。(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心旷神怡

解释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例子

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心旷神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相得益彰

解释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例子

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相得益彰。(秦牧《茅台·花雕瓶子》)

心平气和

解释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

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例子

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心有余悸

解释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出处

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例子

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孙犁《奋勇地前进、战斗—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轩然大波

解释

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出处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例子

没想到这么点小事竟然引起这样一场轩然大波。

新陈代谢

解释

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出处

郭沫若《少年时代 黑猫》:“辛亥革命以后,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于是政法风更成了狂风。”

例子

世界上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总是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毛泽东《矛盾论》)

血气方刚

解释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例子

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血气方刚,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循循善诱

解释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例子

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小心翼翼

解释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出处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例子

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相辅相成

解释

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出处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例子

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循序渐进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出处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例子

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循序渐进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虚张声势

解释

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出处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例子

都只是虚张声势,止不过故意穷忙。(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

心无旁骛

解释

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出处

冰心《谈信纸信封》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或者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抒写下去的。”

胸有成竹

解释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例子

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小题大做

解释

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出处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山谷诗《云涛石》]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

例子

他用了多少本钱,费了多少手脚,只骗得七千银子,未免小题大做了。★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三回

悬梁刺股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例子

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心存芥蒂

解释

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出处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例子

若在平时,吴佩孚定要反对,此际却心存芥蒂,貌为客气。★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六回

万古长青

解释

万古:千秋万代。千秋万代都象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

出处

元·无名氏《谢金梧》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例子

不信请看看我们万古长青的祖国吧,那一天不在开着各色各样的奇花?(杨朔《迎春词》)

玩火自焚

解释

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例子

扩张主义者到处侵占别国领土,但是玩火自焚,必以彻底失败告终。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