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关于韩愈的成语及解释

简介

成语有很多是出自古代名人故事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关于韩愈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瑶环瑜珥

解释

瑶:美玉;环:玉圈;瑜:美玉;珥:玉制的耳饰。比喻美好如玉的子弟。

出处

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

一举成名

解释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

《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例子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刘祁《归潜志》卷七)

一发千钧

解释

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子

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己见。(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

摇尾乞怜

解释

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例子

刚直不阿的人是不会为己之利向有权势的人摇尾乞怜的。

一视同仁

解释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子

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一落千丈

解释

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出处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例子

所以喜奎一嫁,转瞬坤伶声势,一落千丈,伶界牛耳,又让男伶夺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六回)

一岁九迁

解释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

《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业精于勤

解释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例子

自学成才者的一条共同经验就是业精于勤。

一喷一醒

解释

原指斗鸡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动督促。

出处

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例子

明·张楝《陈边事》:“又未几而改命臣等九人,分道而出,一喷一醒。”

语言无味

解释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

例子

我在这里不大高兴的原因,首先是在周围多是语言无味的人物,令我觉得无卿。(鲁迅《两地书》)

蝇营狗苟

解释

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返。”

例子

我们要使学校成为团结、和睦的整体,而不是蝇营狗苟,钩心斗角的场所。

异曲同工

解释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例子

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异曲同工。(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硬语盘空

解释

硬:遒劲有力的语句;盘:盘旋。遒劲有力的语文盘旋在天空中。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出处

唐·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语焉不详

解释

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出处

唐·韩愈《原道》:“荀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例子

绣春也是急性子,对锦儿语焉不详深致不满,主张秋月仍是进京,去问一问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高阳《曹雪芹别传》)

雨淋日炙

解释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越瘦秦肥

解释

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出处

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例子

元·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将焉用彼过谁欤,那知越瘦秦肥?”

邀功求赏

解释

求取功劳和奖赏。

出处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无运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例子

州北乡团练不邀功求赏,如此役也。★王闿运《桂阳陈侍郎行状》

遗迹谈虚

解释

指舍弃根据而空谈玄虚。

出处

宋·程大昌《〈演繁露〉序》然有退之(韩愈)之学则可,无退之之学而遗迹谈虚,恐援据所及,金根金银或相贸易,并可赧矣。”

以快先睹

解释

犹言先睹为快。

出处

语出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例子

《灵宝刀图》的复印本,真如原版一样,我希望这书的早日印成,以快先睹。★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一龙一猪

解释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一泻百里

解释

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出处

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引手投足

解释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

出处

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例子

明·李贽《复顾冲庵翁书》:“公独鳌钓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引物连类

解释

指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出处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例子

往往引物连类,委曲譬喻。★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粤歌》

有本有原

解释

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出处

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玉佩琼琚

解释

玉佩:玉做的佩饰。琼琚:赤玉做的佩饰。①泛指玉制的佩饰。②对诗文作品的美称。

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例子

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宋·辛弃疾《沁园春》词

鱼鱼雅雅

解释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出处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驾龙十二,鱼鱼雅雅。”

例子

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以故海内之士,萃萃济济,鱼鱼雅雅,衣冠俎豆,充杒儒林,抗议发愤之徒绝迹,慷慨悲咤之声不闻。”

猿鹤虫沙

解释

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

出处

《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似飞。”

例子

刘复《癸丑初闻南北战争感赋》:“莫嫌歌哭太无端,猿鹤虫沙幻百般。”

远虑深谋

解释

指计划周密,考虑深远。

出处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云窗雾阁

解释

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出处

唐·韩愈《华山女》诗:“云窗雾阁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宋·李清照《临江仙》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例子

书满琅函秘不开,云窗雾阁锁青苔。★元·宋无《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三

跃马弯弓

解释

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出处

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例子

其来戍者,又岂不能蓄数十辈建儿,跃马弯弓,以自为功名封殖计耶。(清·侯方域《为司徒公赠万将军序》)

一掷乾坤

解释

指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

出处

语出唐韩愈《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洗手奉职

解释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出处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席不暇暖

解释

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唐·韩愈《争臣论》:“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例子

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马翻。(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一回)

细大不捐

解释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例子

戴升还问人家要门包,也有两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细大不捐,积少成多,合算起来也着实不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

先睹为快

解释

睹:看见。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

出处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例子

现在我们特地和西滢先生商量,把“闲话”选集起来,印成专书,留心文艺界掌故的人,想必都以先睹为快。(鲁迅《而已集·革“首领”》)

显露头角

解释

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哓哓不休

解释

哓哓:争辩声;休:停止,完。形容争辩个没完。

出处

唐·韩愈《重答张籍书》:“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

例子

若再参商,哓哓不休,岂非前因未了,又启后世萌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作回)

旋转乾坤

解释

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

例子

毛泽东成了全国亿万人民心目中旋转乾坤的英雄。

轩然大波

解释

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出处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例子

没想到这么点小事竟然引起这样一场轩然大波。

旋乾转坤

解释

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

例子

我是不相信文艺的旋乾转坤的力量的,但倘有人要在别方面应用他,我以为也可以。譬如“宣传”就是。(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秀出班行

解释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出处

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例子

清·袁枚《答梁瑶峰司农》:“常州新拔贡生殷杰,少年好学,秀出班行。”

雪虐风饕

解释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例子

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诗)

秀外慧中

解释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出处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

例子

卿秀外慧中,令人爱而忘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

煦煦孑孑

解释

指小仁小义。

出处

唐·韩愈《原道》:“煦煦为仁,孑孑为义。”

例子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二回:“绝非世人煦煦孑孑的小仁小义可比。”

休养生息

解释

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例子

许其修睦,因以罢兵,庶几休养生息,各正性命,仰合于天心。(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十年》)

袖手旁观

解释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例子

荪老三的事就和我自己的事一样,我不能袖手旁观。(茅盾《子夜》四)

虚张声势

解释

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出处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例子

都只是虚张声势,止不过故意穷忙。(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

小黠大痴

解释

黠:聪明而狡猾。小处狡黠精明,而大处往往糊涂失算。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例子

仙家虽云足官府,奈此人间小黠并大痴。★明·陈基《题葛仙翁移家图》

行成于思

解释

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行成于思,毁于随。”

例子

行成于思,这是学业、事业有成的格言。

形单影只

解释

形:身体;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出处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例子

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影单形只,备极凄凉。(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朝发夕至

解释

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方便。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注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唐·韩愈《祭鳄鱼文》:“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例子

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朝齑暮盐

解释

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例子

清·钱谦益《诰封安人熊母皮夫人墓志铭》:“承德公老于场屋,不事生产,朝齑暮盐,黾勉有无,白首相庄。”

崭露头角

解释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例子

此番吴氏北返,独倡保定会议,无非欲崭露头角,力与段派抗衡。(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五回)

杂乱无章

解释

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例子

救火车开不进狭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许多。往来取水只是杂乱无章的一阵胡闹。(叶圣陶《一桶水》)

众目睽睽

解释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出处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例子

众目睽睽之下,拿他调到一边咬耳朵,人家心里会怎么想?(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再接再厉

解释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

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例子

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坐井观天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例子

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指天誓日

解释

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例子

他指天誓日地表示愿意与之同生死共祸福。

自以为得计

解释

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例子

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趑趄不前

解释

趑趄:迟疑不敢前进。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出处

《周易·夬》:“臀无肤,其行次且。”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例子

不由自主的便上了包车,仍回到鸿仁里,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七回)

张大其词

解释

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出处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例子

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不但身到其处,且一一都考较过。(清·吴敬梓《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

再接再砺

解释

接交战;砺磨砺。原谓鸡再磨嘴,然后再相斗◇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

出处

唐·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烛照数计

解释

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出处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崭露头脚

解释

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张大其事

解释

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

出处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例子

襄公欲以举闻于诸侯,故意用此极刑,张大其事也。★《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

栉垢爬痒

解释

去脏抓痒。比喻清除邪恶。

出处

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志满气得

解释

犹志得意满。

出处

唐·韩愈《与崔群书》:“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

例子

是以比年以来,此辈类皆高官厚禄,志满气得,而生民日益困苦,无复聊赖。★宋·朱熹《庚子应诏封事》

指天为誓

解释

誓:发誓。指着天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例子

人言那可凭,盍指天为誓。★宋·洪迈《夷坚甲志·张夫人》

重财轻义

解释

指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出处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

转喉触讳

解释

指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例子

按文字避忌,至禁用‘哉’字,真所谓转喉触讳者矣。★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忌用“哉”字》

孜孜矻矻

解释

勤勉不懈的样子。

出处

唐·韩愈《争臣论》:“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廉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例子

其未成书有《读史汇说》若干卷,孜孜矻矻,导原植根,推而放之,充如也。★清·魏源《婺源王君墓表》

杂乱无序

解释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例子

汉治最为近古而荒略如此,又何怪乎后世之文章典故,杂乱而无序也哉?★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上》

趑趄嗫嚅

解释

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

出处

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汙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例子

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明·方孝孺《游峨嵋》诗

牙签万轴

解释

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

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书多,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例子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书史》:“称人书多,牙签万轴。”

一蛇两头

解释

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出处

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