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有关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

简介

想找一些关于人物品质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道而废

解释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例子

他绝对自信他不是中道而废的软背脊的人儿。★茅盾《创造》三

忠孝两全

解释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诌上抑下

解释

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

出处

《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装聋作哑

解释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例子

自己的事为甚么要让旁人摆布,自己还装聋作哑!(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捉虎擒蛟

解释

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出处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

自始至终

解释

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与汴军校战,自始至终,马数才万。今有铁马三万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

例子

自始至终,秀莲唱得很拘谨,好象并不想取悦听众。(老舍《鼓书艺人》五)

正言直谏

解释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出处

三国·魏·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例子

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正言直谏,特见优容。★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指手顿脚

解释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指皂为白

解释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出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中饱私囊

解释

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例子

小人贪利,事本非常,所可恨者,银两中饱私囊,不曾济国家之实用耳。★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回

众议成林

解释

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高诱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

昼夜兼行

解释

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却说刘崇败走,与白从辉收集败残人马,只百十骑,昼夜兼行。”

自负不凡

解释

自恃高明,不同寻常。

出处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曾子固曰:‘王平甫熙宁癸丑岁直宿崇文院……梦觉时禁中已鸣钟,平甫颇自负不凡,为诗记之。’”

例子

他喜欢批驳别人的文字,便是县府下来的公文,也都逃不过他。而这一切,又是从他的自负不凡来的。★沙汀《淘金记》三

恣意妄行

解释

恣意:任意,随意;妄行: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出处

《汉书·杜周传》:“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

例子

允祀在皇考时,恣意妄行,匪伊朝夕,朕可不念祖宗肇造鸿图,以永逸子孙之安乎?★《清史稿·允祀传》

直来直去

解释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

出处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例子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咱们也是多年的哥们儿了,就是不当哥们儿了也可以直来直去地谈一些事。”

掩人耳目

解释

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例子

必须假手他人,死于道路,方可掩人耳目。(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眼馋肚饱

解释

形容人贪心大,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往苏州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点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

言行一致

解释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例子

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言而有信

解释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例子

则要你言而有信,休担阁了少年人。(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

一步一鬼

解释

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出处

汉·王充《论衡·订鬼》:“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例子

俗有一步一鬼之语,却本之《论衡》(清·王应奎《柳南随笔·俗语有本》)

野心勃勃

解释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非常大。

出处

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一回:“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宇下。”

例子

济度野心勃勃地说大话:“我要斩草除根,拿下厦门,踏平他的巢穴!”(华而实《汉衣冠》七)

夜以继日

解释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例子

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三国魏·阮籍《乐论》)

掩目捕雀

解释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且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主乎?”

例子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2卷:“谚所谓‘掩目捕雀’。我却不见雀,不知雀却看见我。”

眼高手低

解释

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出处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例子

眼高手低的人,看别人做事好像很容易,一旦自己动手时,却又干不好。

一马当先

解释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例子

李自成看见敌人增加了援军,士气复振,就赶快把人马整顿一下,由他一马当先,继续猛冲猛攻。(姚雪垠《李自成》)

摇尾乞怜

解释

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例子

刚直不阿的人是不会为己之利向有权势的人摇尾乞怜的。

一诺千金

解释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例子

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移船就岸

解释

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

例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0回:“只要说得领事害怕,仍可望移船就岸。”

摇唇鼓舌

解释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

《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例子

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胆敢摇唇鼓舌,煽惑军心!(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勇而无谋

解释

谋:计谋。虽然勇敢,但没有智谋。

出处

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例子

吕布,豺狼也,勇而无谋,轻于去就,宜早图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夜郎自大

解释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处

《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例子

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一口两匙

解释

比喻贪多。

出处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一身是胆

解释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例子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0章:“他作战勇敢,一身是胆,是一员难得的虎将。”

一无所能

解释

什么能耐也没有。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例子

鲁迅《朝花夕拾·琐记》:“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

一息尚存

解释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出处

《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例子

我下定决心,象陈毅同志病中表现的那样,一息尚存,努力不懈!(张茜《陈毅诗词选集·序言》)

一纸空文

解释

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说是筹了款项,只能办理本省之事;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

例子

活佛喇嘛毫无见识,一任外人播弄,徒凭袁总统一纸空文,岂即肯拱手听命,就此安静么?(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一寸丹心

解释

丹心:赤心,忠贞的心。一片赤诚的心。

出处

唐·杜甫《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

例子

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宋·杨万里《新徐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

一往无前

解释

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出处

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例子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言听计从

解释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例子

邓对于他也就和刘玄德之于诸葛孔明,几几乎是言听计从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二十六)

一技之长

解释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出处

清·郑燮《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例子

风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长者,前来进谒,莫不优礼以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四回)

一琴一鹤

解释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例子

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元·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第一折)

有求必应

解释

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应。”

例子

110报警台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到老百姓有求必应。

勇往直前

解释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例子

人人惧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

一己之私

解释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出处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例子

上则扰乱政治,下则摇惑民心,皆由腐败官僚有意编造,以快一己之私。(章炳麟《致报界俱进会书》)

一如既往

解释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出处

《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例子

(1)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2)张老师虽身患重病,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给学生上课。

一知半解

解释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例子

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清·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一清如水

解释

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例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谁不知道戴二太爷一向是一清如水,谁见你受过人家的谢礼?”

一得之愚

解释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例子

鲁迅《集外集拾遗·出世辞》:“倘不尽一得之愚,殆自放于国民之外。”

一意孤行

解释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例子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瑶林琼树

解释

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

出处

《晋书·王戎传》:“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

例子

金·元好问《幽兰》:“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琼树生光辉。”

一毛不拔

解释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处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例子

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坐怀不乱

解释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出处

《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例子

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

孜孜不倦

解释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例子

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自命不凡

解释

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出处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例子

你有多大本事,不要自命不凡,谁也瞧不起。

自命清高

解释

命认为。自以自为清高。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锱铢必较

解释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例子

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纵横驰骋

解释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出处

宋 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诸诗人,雕肝琢肺,求工于一言一字间,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例子

〖示例〗作家应当有自在翱翔、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柯灵《香雪海 题材问题一解》

诈哑佯聋

解释

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出处

《群音类选·官腔类·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战不旋踵

解释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朝闻夕改

解释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出处

《晋书·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遮人耳目

解释

遮:遮掩。遮掩他人视听。指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因为幕友赵大架子被参在内,留在衙门恐怕不便,就叫自己兄弟二大人通信给他,叫他暂时搬出衙门,好遮人耳目。”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这样军机处要帮黄宗汉的忙,就不能不费一番手脚,来遮人耳目。”

贞高绝俗

解释

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

枕戈尝胆

解释

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出处

南朝·梁·沈初明《劝进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纬天,沉明内断,横剑泣血,枕戈尝胆。”

例子

今日之事,正当枕戈尝胆,内修外攘,使刑政修而中国强,则二帝不俟迎请而自归。★元·脱脱《宋史·李纲传》

真情实意

解释

真实的情意。

出处

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例子

她有时觉得他是真情实意地爱她,但有时却怪他既然爱她为什么不肯和妻子离婚?★草明《乘风破浪》九

振穷恤寡

解释

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出处

《北史·魏纪四·孝明帝》壬寅,诏以旱故,命依旧雩祈,察理冤狱,掩胔埋骼,振穷恤寡。”

正心诚意

解释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例子

《明史 吴宗伯传》:“命进讲东宫,首陈正心诚意之说。”

正正堂堂

解释

本指正正的旗号,堂堂的阵容。现形容正大光明。

出处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家的话正正堂堂,料着一时驳不倒。”

例子

这就是‘裸体行动大写真’,虽然是正正堂堂的‘人体美与健康美的表现’,然而又是‘小童挡驾’的,他们不配看这些‘美’。★鲁迅《花边文学·“小童挡驾”》

志满气得

解释

犹志得意满。

出处

唐·韩愈《与崔群书》:“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

例子

是以比年以来,此辈类皆高官厚禄,志满气得,而生民日益困苦,无复聊赖。★宋·朱熹《庚子应诏封事》

指山卖磨

解释

指着山上的石头当磨来卖。比喻事情还没有头绪就过早说出去或答应下来。也指以有名无实的手法进行欺骗。

出处

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划地为牢。”

例子

他指山卖磨,见雀张罗。★明·徐复祚《红梨记传奇》

直言极谏

解释

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出处

汉·晁错《举贤良对策》:“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

例子

直说遭怨,直言遭忌,就为刺了别人的心——小之被人骂为‘臭嘴’,大之可以杀身。所以不折不扣的‘直言极谏’之臣,到底是寥寥可数的。★朱自清《论老实话》

只争旦夕

解释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亦作只争朝夕”。

出处

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只争朝夕

解释

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出处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例子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