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表示人物心理的成语大全

简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人物心理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食不甘味

解释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例子

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谢罪戾。(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身临其境

解释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出处

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例子

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神色自若

解释

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例子

裘副主委一个个听汇报,手在小本子上作记录。现在他神色自若,脸上已一点也没有不自然的神情了。(徐迟《真迹》)

食不下咽

解释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例子

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欧阳山《苦斗》七三)

时不我与

解释

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出处

《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例子

副总统执事:时不我与,岁且更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此为公祝。(章炳麟《致黎元洪书》)

似曾相识

解释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出处

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例子

瞿秋白《赤俄之归途》:“忽然有一位似曾相识的女郎跑来,才为我解围。”

煞费苦心

解释

煞:委。形容费尽心思。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这煎烟方法,我是煞费苦心,三番五次的试验,方才研究得精密。”

例子

他煞费苦心编造的谎言被人当场揭穿了。

深恶痛疾

解释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例子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生离死别

解释

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出处

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例子

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生离死别的事。(闻一多《冬夜评论》)

是非曲直

解释

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出处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例子

(1)学校要培养学生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以免学生随波逐流。(2)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你不必担心。

手忙脚乱

解释

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例子

諕的我手忙脚乱紧收拾。(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神摇意夺

解释

神:精神;意:心意;摇、夺:形容不能自持。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

蜀犬吠日

解释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例子

李劼人《天魔舞》第24章:“古人说蜀犬吠日。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

搜索枯肠

解释

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

出处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例子

今日宝云姐姐务要想个好顽的,若再教我搜索枯肠,那真坑死人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

生不逢辰

解释

辰:日子,时光。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出处

《诗·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例子

你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要自己创造条件,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噬脐何及

解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出处

《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

例子

如若抗拒,真火焰昆冈,俱为齑粉,噬脐何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二回)

视如寇仇

解释

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出处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例子

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如寇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四大皆空

解释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出处

《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例子

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酸甜苦辣

解释

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遭遇。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无非为衣食奔走,图挣几文钱,那酸甜苦辣也就讲说不起。”

例子

解放前,王妈妈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解放后她才过上了幸福生活。

思前想后

解释

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例子

(1)小李思前想后,感到这件事十分难办。(2)她办事总是思前想后,顾虑太多。

食毛践土

解释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例子

食毛践土偏知感,地厚天高乱颂扬。(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室怒市色

解释

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

出处

《左传·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例子

元·郝经《居庸行》:“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还猖狂。”

食肉寝皮

解释

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

例子

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

数往知来

解释

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出处

《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例子

明·陆容《菽园杂记》第一卷:“朝廷访求通晓历数,数往知来,诚无不验者,必封侯。”

受宠若惊

解释

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出处

《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苦惊。”

例子

(1)谷中一怀着受宠若惊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向外走去。(2)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偶尔略施小惠,老实巴交的工人便感到受宠若惊。

死去活来

解释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例子

柳知府已经吓得死去活来。(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

司马青衫

解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例子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司马青衫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肃然起敬

解释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例子

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索然无味

解释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处

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例子

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三)》)

手舞足蹈

解释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例子

(1)每当他找到一道难题的突破口时,就禁不住地手舞足蹈起来。(2)小明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司空见惯

解释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出处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例子

“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少见多怪

解释

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出处

《抱朴子·神仙》:“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汉·牟融《牟子》:“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谓马肿背。”

例子

人家说少见多怪,你多见了还是那么多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六回)

天末凉风

解释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出处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谈笑自若

解释

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出处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例子

上面虽有倾盆大雨淋着,我们还是谈笑自若,边走边谈,愈谈愈有味。(邹韬奋《经历·初出茅庐》)

涕泗滂沱

解释

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

出处

《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例子

月中再设净馔,每至展拜,涕泗滂沱,哀动左右。(《南史·梁本纪中》)

天怒人怨

解释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例子

这些铁道上的匪霸,抢劫杀人,早已天怒人怨,不杀不足以平民忿。

涕泗纵横

解释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出处

宋·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非小臣稽古之力,乃陛下好文之心,涕泗纵横,乱于縻绠。”

忐忑不定

解释

心神极为不安。同“忐忑不安”。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例子

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

涕泗横流

解释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临书振腕,涕泗横流。”

例子

抚剑悲歌,临书浩叹,每感岁时之易失,不知涕泗之横流。★宋·陆游《上王宣抚启》

啼天哭地

解释

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童心未泯

解释

泯泯灭。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通幽洞微

解释

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头昏脑闷

解释

犹言头昏脑胀。

出处

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

例子

不才往常见人读佛经,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无理之口头禅,常觉得头昏脑闷。★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

头昏眼花

解释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瞿耐庵到任不多几日,不要说别的,但是本衙门的开销,什么差役工食、犯人口粮,他胸中毫无主宰,早弄得头昏眼花,七颠八倒。”

徒乱人意

解释

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出处

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是所谓徒乱人意,裘丰言和刘不才不敢再开口。”

吞声忍泪

解释

形容强忍悲伤。

吞声饮泣

解释

形容不出声地悲泣。

涕泪交零

解释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

出处

汉·无名氏《安平相孙根碑》:“同胞恻怆,涕泪交零,呱呱竖子,号咷失声。”

例子

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魏书·崔亮传》

涕泗交流

解释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出处

北齐·魏收《魏书·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例子

说话未毕,早见小姐从屏后转出,见了尚书,涕泗交流。★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十五回

涕泗交颐

解释

眼泪鼻涕流满脸颊。形容哀恸哭泣。

出处

宋·陈亮《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男抛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钟爱,涕泗交颐。”

例子

虽祖涕泗交颐,再四苦留,亦不之顾。★明·李贽《焚书·三判记》

天若有情天亦老

解释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出处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推崇备至

解释

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所谈西国政治、艺术,石破天惊,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三户亡秦

解释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例子

宋·洪迈《容斋四笔·魏冉罪大》:“诸侯由是不直秦,未及百年,三户亡秦之语遂验。”

深不可测

解释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出处

明·袁宏道《吼山》:“山下石骨为匠者搜去,积水为潭,望之洞黑如墨汁,深不可测。”

例子

隆武帝深不可测地微笑。(华而实《汉衣冠》一)

十羊九牧

解释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出处

《隋书·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例子

清·钱谦益《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但不得人自为制,有十羊九牧之患。”

杀风景

解释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出处

宋·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诗:“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例子

鲁迅《华盖集·导师》:“虽然有些杀风景,就是:自己也未必可靠的。”

世态炎凉

解释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

例子

(1)自从家道中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2)他失势之后,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深入人心

解释

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且君新得诸侯,非有存亡兴灭之德,深入人心,恐诸侯之兵,不为我用。”

例子

可是总没有这位先生的讲说那样一句句深入人心。(叶圣陶《英文教授》)

审时度势

解释

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刘欲华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

例子

一个出色的指挥员,必须从客观情况出发,审时度势,适时修订作战方案。

老大徒伤悲

解释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丧明之痛

解释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例子

同寅当中,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他遭了“丧明之痛”。(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

赏心悦目

解释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

《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例子

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赏心乐事

解释

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出处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例子

你看这郊外人稠物穰,都是赏心乐事,真个好热闹也。(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

声泪俱下

解释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出处

《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例子

他讲到激昂时,声泪俱下。(邹韬奋《经历·高等法院》)

神思恍惚

解释

神思:精神,心绪;恍惚:神智不清。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一者是心中不足,二者是神思恍惚,恰合眼父子相逢,正数说当年间阻,忽然的好梦惊回。”

例子

失去了亲人的打击,使她神思恍惚,一病不起。

丧魂落魄

解释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出处

管桦《惩罚》:“鬼子山本踉跄了一下,岔开两腿,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川岛。”

例子

王朔《过把瘾就死》:“她在街上简直是丧魂落魄,拼命想跑回有人站岗的院内。”

神差鬼使

解释

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

例子

总是王四穷凶极恶,天理必除,故神差鬼使,做出这样勾当。(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九回)

深思熟虑

解释

反复深入地考虑。

出处

《楚辞·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史记·穰侯列传》:“愿君熟虑之。”

例子

而其人亦得深思熟虑,周旋于是,不过十年,将必有卓然可观者也。(宋·苏轼《策别第九》)

身不由己

解释

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例子

我到这儿也是身不由己,既然是国家需要,就只好服从分配了。

神魂颠倒

解释

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小娘们多有爱他的,奉得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例子

他被那些书弄得神魂颠倒。

深仇大恨

解释

深而大的仇恨。

出处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例子

多年积压的深仇大恨,象火山的岩浆一样从江水山的身上暴发了!(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室迩人远

解释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出处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例子

《晋书·隐逸传·宋纤》:“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远,实劳我心。”

深思远虑

解释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出处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例子

你负郭有田千顷,城中有油磨坊,解典库,有儿有妇,是扬州点一点二的财主,有甚么不足,索这般深思远虑那。(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

拭目以待

解释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处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例子

(1)他是否有改正错误的决心,人们将拭目以待。(2)停火协议虽然已经签定,但能否实现和平,人民正拭目以待。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