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简介

成语的来源有很多,有不少是出自古代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抵足而眠

解释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与子翼(将干)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例子

他们二人是可以抵足而眠的好朋友。

断头将军

解释

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处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例子

清·孔尚任《桃花扇·劫宝》:“除却一死,无可报国,大小三军,都来看断头将军呀!”

大雨滂沱

解释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例子

1. 我说现在可是“大雨滂沱”啊你们觉得呢?
2. 大雨滂沱,造成了这个地区的洪水泛滥。
3. 大雨滂沱,我们全身都湿透了。
4. 昨日,或是更久以前,太阳清冷,大雨滂沱。
5. 香港回归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已过去了1

低头丧气

解释

指失意颓丧的样子。

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例子

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孙犁《澹定集摘抄》

东冲西突

解释

指四处冲锋突击。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例子

他(赫胥黎)以渊博的学识,警辟的文章,东冲西突,攻陷了以为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的最后的堡垒。★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

东荡西除

解释

指四处征伐。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

蠹政病民

解释

桅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才薄智浅

解释

形容人的才智浅薄。自谦的说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赤身裸体

解释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谁或坐。”

残暴不仁

解释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例子

金玉舟《赵匡胤》第三章:“生性多疑,且残暴不仁,早已丧尽民心。”

苍生涂炭

解释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例子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四章:“唉,苍生涂炭,至于此极!”

超群绝伦

解释

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例子

陈景润在数学上的贡献说明他数学才能超群绝伦。

巢毁卵破

解释

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

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例子

元·吴亮《劝忍百箴》:“巢毁卵破,悔何及哉!”

车载斗量

解释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例子

举人、进士、我和表兄两家车载斗量,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东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尺寸可取

解释

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子

任何人都有尺寸可取的地方

赤膊上阵

解释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例子

他终于赤膊上阵,亲自出马了。

赤身露体

解释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例子

她赤身露体地,石象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鲁迅《颓败线的颤动》

出言不逊

解释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例子

他出言不逊,当然不会受欢迎。

初出茅庐

解释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例子

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鲁迅《彷惶·高老夫子》)

村野匹夫

解释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例子

请不要与这个村野匹夫一般见识

草船借箭

解释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长驱直进

解释

犹言长驱直入。

出处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若擒了曹休,便长驱直进,唾手而得寿春,以窥许洛,此万世一时也。”

例子

再有一种人的意见也是不对的,……具备地说,学北伐战争的长驱直进和夺取中城市。★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一节

踌躇不决

解释

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例子

景公口虽不唯唯,终以田陈同族为嫌,踌躇不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

才占八斗

解释

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出处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例子

奉家才子不一般,世盛业旺坐高堂。江山多娇你独秀。才占八斗超群芳。

初生之犊不惧虎

解释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例子

真是初生之犊不惧虎,我刘国栋就是一只虎,哼,连虎也得惧我三分的!★靳以《众神》

把薪助火

解释

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半筹莫展

解释

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例子

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三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兵精粮足

解释

兵士精壮,粮草充足。形容军力强盛,战备充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例子

他久镇河北,兵精粮足,自立旗号,不服隋朝所管。★清·无名氏《说唐》第二十回

班师回朝

解释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后主(刘禅)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

例子

欧阳山《三家巷》:“到底你们东征得好好地,为什么又班师回朝呢?”

宝刀不老

解释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例子

孙犁《文事琐谈》:“我从来不相信,朋友们对我说的,什么‘宝刀不老’呀,‘不减当年’呀,一类的话。”

饱学之士

解释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例子

那位老先生也许是个饱学之士,一笔字也写得挺好。(张天冀《新生》)

倍道而进

解释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髀肉复生

解释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例子

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泪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横槊赋诗

解释

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例子

吕志伊《诗史感赋》:“横槊赋诗一世雄,二乔未虏恨东风。”

缓兵之计

解释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例子

这样办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虎入羊群

解释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例子

海盗攀上了客轮,犹如虎入羊群,杀烧抢掠,无恶不作。

虎体熊腰

解释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荒淫无道

解释

荒淫淫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其罪甚于汉之昌邑,不能主天下。吾谨按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以安天下,如何?”

魂亡胆落

解释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

虎踞鲸吞

解释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过五关斩六将

解释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出处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例子

常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比过五关斩六将都难。★王岭群《黑网下的星光》十一

顾曲周郎

解释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例子

洪深《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出演于哈尔滨民庆茶园,玉貌珠喉,色艺双绝,顾曲周郎,为之色授魂与者,大有人在。”

光辉灿烂

解释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对,每对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例子

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

鼓角齐鸣

解释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诡计多端

解释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例子

只为他诡计多端,生相凶恶,大家送他绰号,叫做李“鬼子”。(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官轻势微

解释

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光阴荏苒

解释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例子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睛任变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鬼神不测

解释

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

例子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6回:“姐姐此事,鬼神不测,那有知者?”

割恩断义

解释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犯颜苦谏

解释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放龙入海

解释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法不徇情

解释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反败为胜

解释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例子

王朔《我是你爸爸》:“接下来的两局,马林生反败为胜。”

反戈一击

解释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出处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例子

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费力劳心

解释

耗费气力和心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例子

我不想干这费力劳心的事

焚香礼拜

解释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玄德前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负重致远

解释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出处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例子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膏液》:“人间负重致远,恃有舟车。”

放鱼入海

解释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例子

如果捉不住打不死,让他们逃走了,就等于放鱼入海,纵虎归山。★周玉清《晋西事变中的一夜》

奋武扬威

解释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例子

分付大小三军,一齐奋武扬威,杀上前去。★清·李渔《慎鸾交·穷追》

封金挂印

解释

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凤毛鸡胆

解释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反覆无常

解释

指变化不定。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

例子

嗳呀!你们底感情,真是反覆无常。★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

变化无常

解释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出处

《庄子·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例子

近来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大雨倾盆。

恩荣并济

解释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恩怨分明

解释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例子

老舍《四世同堂》:“大丈夫应当恩怨分明。”

等闲之辈

解释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例子

一看他就知他非等闲之辈。

大吉大利

解释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

例子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大计小用

解释

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大仁大义

解释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例子

郭沫若《胆剑篇》:“尤其是赦免勾践的大仁大义的决断,全部刻在碑上,叫它与乾坤同存。”

大展经纶

解释

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例子

老舍《四世同堂》:“他有一张善于辞令的嘴,从各方面看,他都觉得胜任愉快,而可以大展经纶。”

单刀赴会

解释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出处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例子

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刀枪剑戟

解释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例子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雷霆在他头脑中轰鸣,刀枪剑戟在他五脏六腑乱搅一锅粥。”

得而复失

解释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例子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68回:“再说宝物得而复失,大大不利。”

得陇望蜀

解释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例子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灯烛辉煌

解释

辉煌:光辉耀眼。形容灯光烛火通明,光辉耀眼。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

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叔宝一班别了公子,出打球场,上了蓝桥,只见街坊上灯烛辉煌。”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