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描写景物的成语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比喻时间十分富贵。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常教导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我们懂得时间的珍贵。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他的射击技术,只能达到一箭之地。
指很短的时间。
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
丁玲《杜晚香·作媳妇》:“晚香一时半刻是不能深刻体会老人们的心意的。”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绿树春深,燕语莺啼声断续,蕙风飘荡入芳从丛。(五代蜀·毛文锡《酒泉子》词)
朝:早晨;夕:晚上。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
《周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即如今日中倭之构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清·严复《论世变之亟》)
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元·杨梓《敬德不服老》:“将军你且耐心到那里,不过一年半载,俺众将每必然保奏将军回来。”
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蒙古族骑士们像雄鹰一样,翱翔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武昌树帜,余在沪读,值先烈陈英士先生异军突起。(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永世: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尚书·微子之命》:“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他跟随白大夫将近一年的时间,见习过上千次的大小手术,许多许多大手术他都应付裕如,很有经验了。”
你在上课前仅仅查了生字,读了一两遍是不够的,必须完全了然全课的情节,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裕如。(邹韬奋《经历·英文的学习》)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装糊涂了,倒象真的一样儿。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余秋雨《霜冷长河·长者》:“一来二去,上级居然下令要复课了。”
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遇上月黑风高的晚上,飞砂走石,满地乱滚,长城就在咬牙切齿骂人了。(杨朔《秋风萧瑟》)
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宋书·江智渊传》:“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这家商场里的商品品种丰富,应有尽有。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明·王世贞《文评》)
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九回)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源远流长,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
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我知江州是个好地面,鱼米之乡,特地使钱买将那里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六回)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月下老人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将亮时。
五代蜀·韦庄《酒泉子》词:“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
直谈到月落星沉,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别。(杨朔《生命在号召》)
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清史稿 圣祖纪三》:“万国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祝廷者当以慈为先。朕老矣,临深履薄之念,与日俱增,敢满假乎?”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的感情与日俱增。
形容旗子等迎风飘扬。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迎风招展,挖云镶边的号褂,映日争辉。”
山岗上的红旗迎风招展,方圆一公里都可看见。
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抬头望处,已到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刘白羽《长江三日》)
形容青绿无际。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时候已经将近中秋,晴空是一碧万顷。★成仿吾《牧夫》
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莺黄鹂。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此时正值暮春天气,只见一路上有的是红桃绿柳,燕舞莺啼。”
①犹横眉怒目。②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③倾心注目。④沾沾自喜貌。
杳:不见踪影;迹:脚印。连一个人的脚印也看不到。形容地方非常荒凉、偏僻,从来没有人去过。
唐·常沂《灵鬼志·郑绍》:“至明年春,绍复至此,但见红花翠竹,流水青山,杳无人迹。绍乃号恸经日而返。”
穿过小亭,有秋千一架,上与云齐;而罥索沉沉,杳无人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宋 廖行之《沁园春 和苏宣教韵》词:“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携来百侣同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
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
但终身大事 ,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她自惭形秽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我们在学习上要争分夺秒。
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中国杂技团在加拿大的每场演出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还得增加数以百计的临时座位。
佛教语。极言时间之悠远漫长。
《无量寿经》卷上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①比喻收益迅速。②比喻时间短促。
《汉书·郊祀志下》:“言世有仙人……览观县圃,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朝种暮获。”
若必月旦,则颜回食埃,不免贪污;盗跖引少,则为清廉。朝种暮获。善恶未定矣。★《晋书·祖纳传》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贺宜《天竺葵和制鞋工人的女儿》他们不能眼看着孩子整年累月受病的折磨,也不能让自己的同志为了这样的事苦恼,得好好想想办法。”
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尤其令邓幺姑神往的,就是讲到成都一般大户人家的生活,以及妇女们争奇斗艳的打扮。★李喆人《死水微澜》一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同栉比鳞次”。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枝叶繁密茂盛。
明·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亦作只争朝夕”。
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
连绵起伏的高山。
《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非常短暂的一瞬间。
清·黄宗羲《董在中墓志铭》:“若余于董氏,则有师友偲偲之力,而零落于转瞬之间,更可伤也。”
转瞬之间,从曲折的山路有一队奔跑的马蹄声迎面而来。★姚雪垠《李自成》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椿岩念动品评,霎时间天昏地暗,走石飞沙。★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二
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宋·苏辙《黄楼赋》掁臂长啸,风动云兴;朱阁青楼,舞女歌童。”
形容居室、器物等长期封存而无人过问。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余录其《浪淘沙》云:‘春到凤城中,游运方通,闲来指点过桥东。记得当时心醉处,蛛网尘封。’”
其书本贮内府,康熙间因编官书,移置翰林院供参考,此后蛛网尘封无人过问者数十年。★梁启超《论清代学者之辑佚书》
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葛衣记·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
这件事我不能遥遥无期地等下去,希望能尽快给以解决。
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千崖万壑供野宿,羊肠鸟道笑津迷。(陈毅《乐安宜黄道中闻捷》)
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清·吕留良《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这件事要赶紧解决,免得夜长梦多,再出问题。
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他们已经跳过了可怕的阶级分化的历史道路,走上社会主义的阳关大道了。(秦牧《原始公社的影子》)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
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贺老师说完了,三个人鸦默雀静地戳在路灯底下。(陈建功《找乐》第五章)
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岔路甚多,甚难分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
无声无息的深夜。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现如今是阿谁,忙出去问真实,则见他气丕丕的斜倚着门儿立。”
夜静更深,你要是听见海浪哗啦哗啦拍着长城脚,据说那是孟姜女又哭了。(杨朔《秋风萧瑟》)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虽然已经是夜深人静,但爸爸仍在伏案攻读。
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一弹指顷,已抵东岩。”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斩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王朔《橡皮人》:“我盯着老头的眼睛一字一板地说:‘就在刚才我在路上随便问了个小贩,他出的价……’”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陈登科《破壁记》:“这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一片乌云飞也似地扑来,把月亮吞没了,山冲里顿时一团漆黑。”
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清。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生气。
用夜里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昔文王不敢槃游于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
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如社稷宗庙何?”
形容数量非常多。
清 李渔《闲情偶记 种植 草木》:“菜果至贱之物,花亦卑卑不数之花,无如积至贱至卑者而至盈千累万,则贱者贵而卑者尊矣。”
艾芜《荣归》:“你看,前一回我们打得九死一生,弟兄们伤得盈千累万的。”
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在外,非常想家,真是一日三秋,恨不得插翅而归。
夜阑:夜将尽。夜深人静的时候。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这早晚玉绳高、银河浅,恰正是夜阑人静。”
就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我军侦察连神不知鬼不觉地插入了敌占区。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一言难尽,来探望你这歹孩儿索是远路风尘。”
说起这件事,真是一言难尽,等有时间我们再详谈。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这里一马平川,连座小山也没有。
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他连鼻烟也不嗅了,看一看钟,六点还差十多分,他不能延误一刻千金的光阴。(茅盾《子夜》十)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采的景象。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