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关于高中生的成语大全

简介

想找一些高中的成语吗?以下是一篇关于高中生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吞声忍气

解释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同是天涯沦落人

解释

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例子

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得相互提携

杀人如麻

解释

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出处

《汉书·天文志》:“后秦遂以兵内兼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唐·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例子

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何曾有为祸之理?今杀妖人,正绝大祸,安得反为我祸?(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生而知之

解释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例子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杀一儆百

解释

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

《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例子

如果遇到抗拒,就杀一儆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三天两头

解释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出处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例子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好像我们这一老一少,是三天两头来这里串门聊天的。”

身体发肤

解释

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例子

清·侯方域《万孝子割股议》:“夫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

声如洪钟

解释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例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2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伤天害理

解释

伤、害:损害;天:天道;理:伦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例子

(1)那些伤天害理的人,迟早要受到惩罚。(2)他虽不敢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可是又馋又懒,好贪小便宜。

身怀六甲

解释

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出处

《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例子

偏偏媳妇身怀六甲,好容易逃至海外,生下红蕖孙女,就在此处敷衍度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死于非命

解释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出处

《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例子

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三教九流

解释

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出处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例子

他是个社会活动家,朋友遍及三教九流。

三言两语

解释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

例子

若不是我这老手三言两语拿他降伏住,还不晓得闹点什么事情出来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生财有道

解释

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出处

《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例子

元·钱霖《哨遍》:“乾生受,生财有道,受用无由。”

身不由己

解释

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例子

我到这儿也是身不由己,既然是国家需要,就只好服从分配了。

食不甘味

解释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例子

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谢罪戾。(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煞有介事

解释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

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例子

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沙汀《替身》)

顺风而呼

解释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出处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例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比如顺风而呼,其势激也。”

深入浅出

解释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出处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例子

这篇文章写得深入浅出,使人爱看、易懂。

疏不间亲

解释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出处

《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例子

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生离死别

解释

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出处

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例子

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生离死别的事。(闻一多《冬夜评论》)

疏而不漏

解释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例子

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日有何理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山盟海誓

解释

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

例子

想当初山盟海誓,可现在怎么就要分手了?

十里长亭

解释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出处

《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例子

今日送张生赴京,红娘,快催小姐,同去十里长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十之八九

解释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

胜友如云

解释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例子

今日之聚,可谓极盛了,我出“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打曲牌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

少不更事

解释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

《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例子

母谓汝夫妇少不更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生花妙笔

解释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例子

作者用他那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间仙境。

顺理成章

解释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出处

《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例子

事情这样做顺理成章,既解决了问题,又受到群众的拥护。

十万八千里

解释

形容相距极远。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例子

丁玲《过年》:“说是从孙悟空那里学来的跟斗,一下可以翻过十万八千里。”

瞬息万变

解释

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军情瞬息万变,莫说我们到南边还要好几天,就是此时,文丞相也不知在那里不在了?”

例子

两个星期来形势的发展真如天际风云,瞬息万变,表现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特有的复杂关系。(方纪《挥手之间》)

实至名归

解释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例子

钱钟书《围城》:“王主任要电报看了,赞他实至名归,说点金银行是小地方,蛟龙非池中之物。”

素车白马

解释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出处

《后汉书·范武传》记载:山阳人范式跟汝南人张劭友好,劭去世后将埋葬,式“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5回:“只见一队素车白马的人前来,叔宝定睛一看,见是魏玄成。”

说东道西

解释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例子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司马青衫

解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例子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司马青衫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熟能生巧

解释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出处

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也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一回

例子

要想掌握技术,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

硕果仅存

解释

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出处

《易·剥》:“上九,硕果不食。”

例子

我只得随手把这个硕果仅存的银角子交给他们。(邹韬奋《经历·再被羁押》)

索然无味

解释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处

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例子

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三)》)

势均力敌

解释

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

《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例子

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平局收场。

时运不济

解释

时机和命运不佳。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先对莫翁道:‘寄儿蒙公公相托,一向看牛不差。近来时运不济,前日失了两牛,今蹇驴又生病,寄儿看管不来。’”

例子

有一次他替一位病妇半夜里去请医生,医生困眼朦胧的下错了药,而人们全埋怨赵四时运不济至于把有名的医生连累的下错了药!★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九

搔首踟蹰

解释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五侯七贵

解释

泛指达官显贵。

出处

唐·李白《流夜郎赠卒判官》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例子

阿英《灯市》:“天子以至于五侯七贵,又为什么要提倡灯会呢?”

无声无息

解释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处

《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例子

浩然《艳阳天》第66章:“锯末子纷纷扬扬,像小雪花似的无声无息地落下来。”

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例子

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舞榭歌台

解释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出处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例子

暗昏柳眼,勒绽梅腮,填蔽了锦重重禁阙宫阶,遮掩了绿沉沉舞榭歌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

为五斗米折腰

解释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出处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亡国破家

解释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例子

亡国破家皆有恨,捧心无语泪苏台。★唐·湘妃庙《与崔渥冥会杂诗》

腾蛟起凤

解释

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例子

明·冯惟敏《枉枝香·赠奴桂香》:“看今秋步月登云,到来春腾蛟起凤。”

天女散花

解释

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出处

《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例子

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

天网恢恢

解释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例子

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唐·吕岩《哭陈先生》诗

天下大乱

解释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出处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例子

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天上麒麟

解释

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

出处

《南史·徐陵传》:“(徐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例子

宋·范成大《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土崩瓦解

解释

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出处

《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例子

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贪心不足

解释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例子

刘心武《钟鼓楼》第三章:“绝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体无完肤

解释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例子

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天高地迥

解释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例子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泰然自若

解释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处

鲁人有与曾参同姓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金史·颜盏门都传》

例子

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华而实《汉衣冠》三)

徒有虚名

解释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例子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停妻再娶

解释

有妻并未离异,又与人正式结婚。

出处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员外,你不回家来,原来在这里,做个停妻再娶妻。我和你见官去。”

例子

据我看来,这人年纪虽觉得大些,然究竟现居官场,断不敢干那停妻再娶和明妻暗妾的事。(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一回)

投机倒把

解释

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方式扰乱市场,牟取暴利。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47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例子

粮贩子看到市场上粮食紧张,趁机哄抬物价,大搞投机倒把活动。

探头探脑

解释

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五回:“却好交五更时候,只见那个头陀挟着木鱼,来巷口探头探脑。”

例子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一个长挂脸的小个子男子在外屋的门外探头探脑。”

天上人间

解释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

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2章:“人家是大学生,他是一个乡巴佬,相差如同天上人间……”

天真烂漫

解释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出处

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例子

他的性情又是那样天真烂漫,笃实敦厚。(邹韬奋《经历·“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谈笑风生

解释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出处

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例子

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谈笑风生,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梁斌《播火记》十七)

涕零如雨

解释

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讨价还价

解释

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例子

我们的方针是不拒绝谈判,要求对方完全承认八条,不许讨价还价。(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吞言咽理

解释

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贪生恶死

解释

贪恋生存,害怕死亡。同贪生畏死”。

啼啼哭哭

解释

哭泣不止。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

天人之际

解释

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例子

是以臣每察天人之际,观祸乱之由,迹帝王之事,念先师之说,昭然著明,信不欺尔。★唐·陈子昂《谏政理书》

天网恢恢

解释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例子

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唐·吕岩《哭陈先生》诗

天下归心

解释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同心同德

解释

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出处

《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例子

郭沫若《归国杂吟》:“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通邑大都

解释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推而广之

解释

广:宽,大。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例子

推而广之,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灭。★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十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