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些高中的成语吗?以下是一篇关于高中生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得相互提携
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汉书·天文志》:“后秦遂以兵内兼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唐·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何曾有为祸之理?今杀妖人,正绝大祸,安得反为我祸?(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如果遇到抗拒,就杀一儆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好像我们这一老一少,是三天两头来这里串门聊天的。”
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清·侯方域《万孝子割股议》:“夫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2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伤、害:损害;天:天道;理:伦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1)那些伤天害理的人,迟早要受到惩罚。(2)他虽不敢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可是又馋又懒,好贪小便宜。
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偏偏媳妇身怀六甲,好容易逃至海外,生下红蕖孙女,就在此处敷衍度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他是个社会活动家,朋友遍及三教九流。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
若不是我这老手三言两语拿他降伏住,还不晓得闹点什么事情出来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元·钱霖《哨遍》:“乾生受,生财有道,受用无由。”
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我到这儿也是身不由己,既然是国家需要,就只好服从分配了。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谢罪戾。(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沙汀《替身》)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比如顺风而呼,其势激也。”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这篇文章写得深入浅出,使人爱看、易懂。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生离死别的事。(闻一多《冬夜评论》)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日有何理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
想当初山盟海誓,可现在怎么就要分手了?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今日送张生赴京,红娘,快催小姐,同去十里长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今日之聚,可谓极盛了,我出“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打曲牌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母谓汝夫妇少不更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作者用他那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间仙境。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事情这样做顺理成章,既解决了问题,又受到群众的拥护。
形容相距极远。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丁玲《过年》:“说是从孙悟空那里学来的跟斗,一下可以翻过十万八千里。”
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军情瞬息万变,莫说我们到南边还要好几天,就是此时,文丞相也不知在那里不在了?”
两个星期来形势的发展真如天际风云,瞬息万变,表现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特有的复杂关系。(方纪《挥手之间》)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钱钟书《围城》:“王主任要电报看了,赞他实至名归,说点金银行是小地方,蛟龙非池中之物。”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后汉书·范武传》记载:山阳人范式跟汝南人张劭友好,劭去世后将埋葬,式“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5回:“只见一队素车白马的人前来,叔宝定睛一看,见是魏玄成。”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司马青衫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也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一回
要想掌握技术,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
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易·剥》:“上九,硕果不食。”
我只得随手把这个硕果仅存的银角子交给他们。(邹韬奋《经历·再被羁押》)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三)》)
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平局收场。
时机和命运不佳。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先对莫翁道:‘寄儿蒙公公相托,一向看牛不差。近来时运不济,前日失了两牛,今蹇驴又生病,寄儿看管不来。’”
有一次他替一位病妇半夜里去请医生,医生困眼朦胧的下错了药,而人们全埋怨赵四时运不济至于把有名的医生连累的下错了药!★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九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泛指达官显贵。
唐·李白《流夜郎赠卒判官》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阿英《灯市》:“天子以至于五侯七贵,又为什么要提倡灯会呢?”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浩然《艳阳天》第66章:“锯末子纷纷扬扬,像小雪花似的无声无息地落下来。”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暗昏柳眼,勒绽梅腮,填蔽了锦重重禁阙宫阶,遮掩了绿沉沉舞榭歌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亡国破家皆有恨,捧心无语泪苏台。★唐·湘妃庙《与崔渥冥会杂诗》
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明·冯惟敏《枉枝香·赠奴桂香》:“看今秋步月登云,到来春腾蛟起凤。”
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唐·吕岩《哭陈先生》诗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
《南史·徐陵传》:“(徐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宋·范成大《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刘心武《钟鼓楼》第三章:“绝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鲁人有与曾参同姓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金史·颜盏门都传》
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华而实《汉衣冠》三)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有妻并未离异,又与人正式结婚。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员外,你不回家来,原来在这里,做个停妻再娶妻。我和你见官去。”
据我看来,这人年纪虽觉得大些,然究竟现居官场,断不敢干那停妻再娶和明妻暗妾的事。(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一回)
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方式扰乱市场,牟取暴利。
浩然《艳阳天》第47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粮贩子看到市场上粮食紧张,趁机哄抬物价,大搞投机倒把活动。
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五回:“却好交五更时候,只见那个头陀挟着木鱼,来巷口探头探脑。”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一个长挂脸的小个子男子在外屋的门外探头探脑。”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2章:“人家是大学生,他是一个乡巴佬,相差如同天上人间……”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他的性情又是那样天真烂漫,笃实敦厚。(邹韬奋《经历·“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谈笑风生,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梁斌《播火记》十七)
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我们的方针是不拒绝谈判,要求对方完全承认八条,不许讨价还价。(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贪恋生存,害怕死亡。同贪生畏死”。
哭泣不止。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
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以臣每察天人之际,观祸乱之由,迹帝王之事,念先师之说,昭然著明,信不欺尔。★唐·陈子昂《谏政理书》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唐·吕岩《哭陈先生》诗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郭沫若《归国杂吟》:“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广:宽,大。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推而广之,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灭。★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十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