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形容人物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简介

想找一些描写人物的成语吗?这是一篇关于描写人物的成语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坐享其成

解释

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出处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欲使他人干事,彼坐享其成,必误公事。”

例子

人要有勤奋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可有坐享其成,好逸恶劳的思想。

再接再砺

解释

接交战;砺磨砺。原谓鸡再磨嘴,然后再相斗◇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

出处

唐·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忠贞不渝

解释

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出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例子

周恩来同志对党对人民忠贞不渝,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自求多福

解释

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出处

《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例子

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正人君子

解释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

《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例子

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正人君子,也不枉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踵事增华

解释

踵:追随,继续。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例子

以至头门墙上及各墙壁,另行雕刻花草人物,正是踵事增华,穷奢极侈。(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七回)

左辅右弼

解释

圃、弼:本指辅助帝王或太子的官,后引伸为左右辅佐的人。比喻在左右辅助。

出处

《晋书·潘尼传》:“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例子

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冲御侮。(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众目昭彰

解释

昭彰:明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例子

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强词夺理了。

贼喊捉贼

解释

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出处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例子

这个狡滑的小偷,偷了人家的钱后,还贼喊捉贼,嫁祸于人。

争分夺秒

解释

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出处

《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例子

我们在学习上要争分夺秒。

自吹自擂

解释

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出处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例子

就这样,清朝统治集团所自吹自擂的“中兴大业”,转眼间已成一场春梦。(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壮志未酬

解释

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出处

唐·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例子

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自力更生

解释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出处

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例子

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装神弄鬼

解释

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

出处

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12出:“我舞得,弹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装神弄鬼。”

例子

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彰明较著

解释

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例子

盛昱甚至在严劾崇厚的奏折上,彰明较著地指出,沈桂芬应该联带负责。(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招摇撞骗

解释

撞骗: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出处

《清会典事例·七四八·刑部·吏律职制》:“学臣应用员役,傥有招摇撞骗及受贿传递等弊,提调官不行访拿究治者,亦交部议处。”

例子

只是奴才们在外头招摇撞骗,闹出事来,我就耽不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六回)

重于泰山

解释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例子

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朱唇皓齿

解释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出处

战国楚·屈原《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例子

拜辞了翠裙红袖簇,朱唇皓齿扶。(元·张寿卿《金安寿》第三折)

抓耳挠腮

解释

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例子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中流击楫

解释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例子

中流击楫,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草檄》)

中流砥柱

解释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子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指挥若定

解释

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出处

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例子

他刚刚坐定,这一大群人已经跟了进来,用各种阿谀逢迎的言词称颂他神机妙算,“指挥若定”。(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装腔作势

解释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出处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例子

这种装腔作势,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根本不值得一读。

自私自利

解释

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

出处

《晋书·潘尼传》:“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列子·杨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

例子

我么?你问我么?我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柔石《二月》二)

罪魁祸首

解释

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出处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例子

这场空难事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在机场上空飞翔的鸽子。

正气凛然

解释

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出处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作恶多端

解释

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例子

他是个作恶多端的人,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

置水之情

解释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出处

《后汉书·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例子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今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係待期之信。”

作贼心虚

解释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出处

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例子

一切违法乱纪者都是作贼心虚,他们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见不得阳光。

正襟危坐

解释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

《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例子

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钻头觅缝

解释

比喻到处寻找门路。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8回:“秦福到了武城,钻头觅缝的打听。”

例子

一到南京,便钻头觅缝的寻觅事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坐吃山空

解释

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例子

到京之后,住在店里,已经是当卖度日,坐吃山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壮志凌云

解释

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出处

《汉书·扬雄传下》:“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例子

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自食其力

解释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出处

《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例子

居贫,自食其力,隐田里间,以教授为业,非义不为,人敬惮之。(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

卓尔不群

解释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处

《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例子

王朔《橡皮人》:“当我混在街上芸芸众生中这种卓尔不群的感觉比独处一室时更为强烈。”

自由自在

解释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

例子

看那些交了卷出去的人真象自由自在的仙人。(叶圣陶《马铃瓜》)

惴惴不安

解释

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出处

《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例子

大家都认为这是震南村第一个大灾难,愁眉苦脸,惴惴不安。(欧阳山《苦斗》六七)

浊泾清渭

解释

渭水清,泾水浊。比喻界限分明。

出处

晋·潘岳《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

例子

元·刘秉忠《木兰花慢》词:“谁辨浊泾清渭,一任东流。”

坐卧不安

解释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例子

一连数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六)

自强不息

解释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例子

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坐怀不乱

解释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出处

《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例子

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

坐立不安

解释

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例子

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孜孜不倦

解释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例子

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自命不凡

解释

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出处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例子

你有多大本事,不要自命不凡,谁也瞧不起。

自命清高

解释

命认为。自以自为清高。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庄周梦蝶

解释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出处

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例子

死离生别,一似庄周梦蝶。★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

锱铢必较

解释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例子

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纵横驰骋

解释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出处

宋 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诸诗人,雕肝琢肺,求工于一言一字间,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例子

〖示例〗作家应当有自在翱翔、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柯灵《香雪海 题材问题一解》

斫轮老手

解释

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出处

《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例子

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七回)

左顾右盼

解释

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处

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例子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专横跋扈

解释

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

出处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例子

领导者专横跋扈,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专心致志

解释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

《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例子

不由我不专心致志搞这一套。(叶圣陶《招魂》)

自得其乐

解释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

例子

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朱自清《杂文遗集·蒙自杂记》)

战战兢兢

解释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例子

那小孩战战兢兢地走着,唯恐摔倒。

枕石漱流

解释

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处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緜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缊袍,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淡于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真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例子

只如野逸高士,尚解枕石漱流。(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

知人论世

解释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处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例子

不过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指天誓日

解释

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例子

他指天誓日地表示愿意与之同生死共祸福。

诛求无厌

解释

诛求:需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经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例子

清朝末年,人民对诛求无厌的封建统治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斩草除根

解释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例子

斩草除根,萌芽不发;斩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七)

装疯卖傻

解释

故意装成疯疯癫癫,傻里傻气。

出处

程道一《庚子事变演义》:“打算装疯卖傻,充作神仙附体,杀此一龙,自己便可即位。”

例子

那是国民党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给他个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王愿坚《三张纸条》)

凿壁偷光

解释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例子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自食其言

解释

指说了话不算数。

出处

《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例子

我若今日复出应诏,是自食其言了。(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自欺欺人

解释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出处

《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例子

有人说中国的实业就会借此促进,那是自欺欺人之谈。(鲁迅《两地书·二九》)

责有攸归

解释

攸:所;归:归属。是谁的责任,就该归谁承担。指份内的责任不容推卸。

出处

宋 司马光《体要疏》:“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例子

至于疆臣守土,责有攸归,等马尾开仗的情形,有了详细奏报,必得要论是非,定功罪。(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终天之恨

解释

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出处

明·高则诚《琵琶记·一门旌奖》:“卑人空怀罔极之思,徒抱终天之恨。”

例子

万一尚得相见,免得终天之恨,事在不疑。(《醒世姻缘》第七十六回)

忠心赤胆

解释

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

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例子

施蛰存《阿秀》:“这种男人家都是犯贱的,真不配拿忠心赤胆来待他们。”

恣意妄为

解释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出处

《清史稿·列传二·诸王一》:“乾隆十三年,诏责神保住瓷意妄为,致两目成眚,又虐待兄女,夺爵。”

例子

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恣意妄为。(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仗义疏财

解释

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出处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例子

自己只是在家中广行善事,仗义疏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指天画地

解释

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后汉书·侯霸传》:“歆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例子

唐先生方站在台上,兴高采烈,指天画地的在那里开始他的雄辩。(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趑趄不前

解释

趑趄:迟疑不敢前进。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出处

《周易·夬》:“臀无肤,其行次且。”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例子

不由自主的便上了包车,仍回到鸿仁里,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七回)

指鹿为马

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例子

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纸上谈兵

解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例子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直内方外

解释

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

出处

《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例子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只要体当自家直内方外之实事,乃是为已之切。”

自惭形秽

解释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例子

她自惭形秽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