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描写人物的成语大全

简介

成语是我国伟大的传统文化,这是一篇关于描写人物的成语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真相大白

解释

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例子

经过公安干警一个多月的严密侦察,这桩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真知灼见

解释

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例子

两家之学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汉学为不可废耳,多倚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

在所不辞

解释

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出处

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例子

国姓爷和你是我的重生父母,只要能够为你们效劳,我就献出生命,在所不辞。(郭沫若《郑成功》第二章)

獐头鼠目

解释

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出处

《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例子

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庄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斩钉截铁

解释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例子

我喜欢那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知难而进

解释

迎着困难上。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例子

我们在学习中要知难而进,绝不可知难而退。

指名道姓

解释

明确指出姓和名。

出处

张天民《创业》:“华程继续指名道姓地批评,毫不容情。”

例子

人家又没有指名道姓,你动不动就东拉西扯地胡缠些什么?(欧阳山《三家巷》一)

转悲为喜

解释

转悲哀为喜悦。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例子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老奶奶见了贵他娘,擦去眼泪转悲为喜。”

振奋人心

解释

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出处

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

例子

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峻青《火把赞》)

忠孝节义

解释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例子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些充满了忠孝节义、悲欢离合的故事曾迷惑了他。”

坐不安席

解释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例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张三李四

解释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出处

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

例子

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真心实意

解释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出处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例子

真心实意,才能找到知己。

执鞭随蹬

解释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出处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例子

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蹬,死亦甘心。(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贼眉鼠眼

解释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出处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例子

郭澄清《大刀记》第12章:“看这个贼眉鼠眼的家伙的态势,就像他觉着这个屋门口如老虎口一样可怕。”

指手画脚

解释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例子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忠肝义胆

解释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例子

郁达夫《扬州旧梦寄语堂》:“更觉得史公的忠肝义胆,活跃在纸上了。”

再接再厉

解释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

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例子

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斩将搴旗

解释

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出处

《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例子

即使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自行其是

解释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例子

做事不能自行其是,最好听听别人的意见。

坐井观天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例子

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自不量力

解释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例子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镜花缘》第八十七回)

执而不化

解释

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出处

《庄子·人世间》:“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例子

若是处处忘不了古人,便是守旧之见,执而不化,那是一辈子做不出事业,不能自立的。(《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三回)

真伪莫辨

解释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出处

《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例子

上午,空六来谈;全谈些报纸上所载的事,真伪莫辨。(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战天斗地

解释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例子

灾区人民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慨,克服洪水带来的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直情径行

解释

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处

《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例子

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宋·陈亮《谢罗尚书启》)

壮士解腕

解释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例子

必要时我们要有壮士解腕的精神

志得意满

解释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未免志得意满,自繇自主,要另立个铺排,把张家来出景,渐渐把丈人丈母放在脑后,倒象人家不是刘家的一般。”

例子

不料那吴佩孚正在志得意满之时,越发做作得厉害,只回了四个大字:“交叶开鑫。”(陈立德《前驱》七)

自高自大

解释

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例子

人要是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就不能进步。

坐而论道

解释

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出处

《抱朴子·用刑》:“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

例子

有些人只会坐而论道,而不办实事。

坐以待旦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例子

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坐以待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不可言传

解释

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

珠围翠绕

解释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依旧有翠绕珠围。”

例子

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的,并不知都系何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臧否人物

解释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出处

《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例子

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做贼心虚

解释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出处

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例子

这个毛病,起先人家还不知道,这又是他们做贼心虚弄穿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做张做智

解释

犹言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出处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些有势有力的不肯出钱,专要讨人便宜。及至肯出几两银子的,女儿又嫌好道歉,做张做智的不肯。”

例子

[阮小七]提着双拳说道:“我老爷在此吃几杯酒儿,干你鸟事!做张做智要来拿我!”★《水浒传》第一回

朝令暮改

解释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出处

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例子

政策要力求相对地稳定,不能朝令暮改。

朝令夕改

解释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出处

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例子

政策要力求相对地稳定,不能朝令夕改。

朝气蓬勃

解释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例子

青年人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

朝乾夕惕

解释

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

《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例子

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朝秦暮楚

解释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朝三暮四

解释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例子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鲁迅《坟·灯下漫笔》)

朝思暮想

解释

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例子

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朝思暮想的故乡。

郑重其事

解释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例子

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责无旁贷

解释

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

例子

农民向国家交售征购粮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崭露头角

解释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例子

此番吴氏北返,独倡保定会议,无非欲崭露头角,力与段派抗衡。(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五回)

智勇双全

解释

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 。”

例子

要讲究策略,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张牙舞爪

解释

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出处

《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附录二《新编小儿难孔子》:“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例子

见了州官,州判老爷胆子也壮了,张牙舞爪,有句没句,跟着教习说了一大泡。(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招权纳贿

解释

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

出处

《汉书·季布传》:“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

例子

他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四十卷)

在所不惜

解释

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出处

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例子

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即使赴汤蹈火,我们也在所不惜。

辗转反侧

解释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例子

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

瞻前顾后

解释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例子

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咂嘴弄舌

解释

形容贪馋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例子

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芝焚蕙叹

解释

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出处

晋·陆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

例子

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请丞相自思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

真心诚意

解释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出处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例子

他相信献忠确实是真心诚意地归顺朝廷。(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折节下士

解释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例子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累官至大冢宰,折节下士,天下多称之。”

再三再四

解释

重复好几次。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今日我这道友再三再四的度脱你出家,你则不省悟。”

例子

再三再四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

芝兰玉树

解释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

《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例子

柳亚子《誓墓行》:“痛哭深山誓墓来,芝兰玉树钟灵秀。”

悔不当初

解释

悔:后悔;当初:开头,起初。后悔不在当初采取另一种行动。

出处

唐·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例子

这一声叹息,大有悔不当初的意味。(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趾高气扬

解释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例子

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正大光明

解释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

《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例子

我们做得都是正大光明的事。

斩尽杀绝

解释

全部杀光。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三回:“我本待斩尽杀绝,争奈你不曾犯法。”

例子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集团妄图将中国革命力量斩尽杀绝,但是共产党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真才实学

解释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例子

一百个说空话的人,不如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

众口铄金

解释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例子

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众目睽睽

解释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出处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例子

众目睽睽之下,拿他调到一边咬耳朵,人家心里会怎么想?(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执迷不悟

解释

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例子

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不要执迷不悟,自走绝路!(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解释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出处

《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例子

《北史·刘武传》:“军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黄河之难,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贼人胆虚

解释

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自古道,贼人心虚。那赵昂因有旧事在心上,比王员外更是不同,吓得魂魄俱无。”

例子

这本是鸳鸯戏语,叫他出来,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沾沾自喜

解释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例子

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茅盾《子夜》五)

志士仁人

解释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例子

旧中国,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了探索真理而流血牺牲。

忠心耿耿

解释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例子

卢永祥见一个忠心耿耿的陈乐山忽然变了样子,还不晓是何缘故,十分诧异。(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八回)

直眉瞪眼

解释

形容发脾气或发呆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连司棋也都气了个直眉瞪眼。”

例子

连司棋也都气了个直眉瞪眼,无计挽回。只得罢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张皇失措

解释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遍索新郎不得,合家大噪,远近寻觅,廪生与表妹亦张皇失措。”

例子

不管风浪多大,他也不会张皇失措的。

志大才疏

解释

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够。

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例子

此人言过其实,志大才疏。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