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关于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

简介

想找一些可以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人物心理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心有余悸

解释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出处

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例子

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孙犁《奋勇地前进、战斗—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心领神会

解释

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出处

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例子

闻语法要,辄心领神会。(明·赵弼《觉寿居士传》)

心血来潮

解释

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欲三事永忘……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

例子

想着,一时心血来潮,跟在冯老兰背后走进家去。(梁斌《红旗谱》十二)

削木为吏

解释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削木为吏,议不可对。”《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例子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讼狱》:“上古时削木为吏,今日之淳风安在?”

心神不定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例子

叶圣陶《线下·春光不是她的了》:“解开这个篮子取出一些来,又打开那个箱子取出一些来,显然有点心神不定。”

心痒难挠

解释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例子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7回:“只觉得个心痒难挠,算是享尽了平生未有之福。”

心回意转

解释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

例子

鲁迅《华盖集续编·》:“除夕的亥时一过,也许又可望心回意转的罢。”

心神恍惚

解释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出处

唐·无名氏《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例子

彩云胡思乱想了一回,觉得心神恍惚,四肢软胎胎提不起来。(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

行若无事

解释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例子

(1)考试不及格,他却行若无事,根本不往心里去。(2)她看到领导那种泰然自若行若无事的样子,自己也就镇定下来了。

信马由缰

解释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例子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心照不宣

解释

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出处

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

例子

哦,哦,那算是我多说了,你是老门槛,我们心照不宣,是不是!(茅盾《子夜》十一)

寻死觅活

解释

寻:求,找。闹着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

出处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二折:“只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时常与这虔婆合气,寻死觅活,无非是为俺家的缘故。”

例子

直至日晚,身边无银子还酒钱,便放无赖,寻死觅活,自割自吊。(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六)

血气方刚

解释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例子

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血气方刚,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新仇旧恨

解释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

宋·柳永《内家娇》:“奈少年,自有新仇旧恨,消遣无计。”

例子

喜儿在斗争会上见到地主黄世仁,新仇旧恨一齐涌上了心头。

胸有成竹

解释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例子

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相得甚欢

解释

得:投合。形容双方相处融洽,非常快乐。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

例子

逾岁,择吉迎女归,夫妻相得甚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

席地幕天

解释

以地为席以天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卧。

膝行肘步

解释

用膝盖和肘部匍匐前进。形容地位低下,不足以与人平起平坐。

出处

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例子

待到来日,膝行肘步,肉袒求见。★元·无名氏《谇范叔》第三折

相顾失色

解释

顾:看;失色:因惊恐而变了脸色。你看我,我看你,吓得脸色都变了。

出处

《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例子

五人相顾失色,悔饮其酒。★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三

逍遥自娱

解释

指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出处

唐·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

笑逐颜开

解释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

例子

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一个个笑逐颜开。

心驰神往

解释

驰:奔驰。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出处

《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例子

那美丽如画的山水真让我心驰神往。

新愁旧恨

解释

愁:忧烦苦闷;恨:遗憾悔恨。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形容思虑现状,回忆往事而无限忧伤、怨恨的情绪。

出处

唐·韩偓《三月》诗:“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例子

新愁旧恨都莫说,怎捱过今夜这时节也。★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香罗带》

心胆俱碎

解释

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同心胆俱裂”。

心荡神摇

解释

指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指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

心烦意乱

解释

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出处

《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例子

袁绍回冀州,心烦意乱,不理政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心寒胆落

解释

形容十分惊恐。同心寒胆战”。

心惊胆颤

解释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心惊肉战

解释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同心惊肉跳”。

心劳意攘

解释

犹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心事重重

解释

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出处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例子

她近日来愁眉不展,像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心往神驰

解释

指一心向往。

出处

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自公之丧,道路嗟咨。况于愚鄙,久辱公知;系官在朝,心往神驰,送不临冗,哭不望帷。”

心细如发

解释

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亦作“心细于发”。

出处

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颇闻棋诀在善守,心细如发才如斗。”

例子

八、九年的部队生活和她的特殊地位,养成她举止老练、大方,明辨是非,遇事果断,而又心细如发。★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先睹为快

解释

睹:看见。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

出处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例子

现在我们特地和西滢先生商量,把“闲话”选集起来,印成专书,留心文艺界掌故的人,想必都以先睹为快。(鲁迅《而已集·革“首领”》)

喜不自胜

解释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例子

国太只道孙权好意,喜不自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心花怒放

解释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例子

想起这件高兴事,不觉心花怒放。

闲情逸致

解释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

例子

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相知恨晚

解释

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造门入见,相知恨晚。”

喜气洋洋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例子

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喜形于色

解释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例子

章奇先生喜形于色了。(蒋光慈《短裤党》二)

喜出望外

解释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出处

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例子

这可真叫他喜出望外。(沙汀《催粮》)

喜从天降

解释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贵脚踏践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例子

张顺见了宋江,喜从天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

心乱如麻

解释

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出处

元·五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例子

想到这一点,他心乱如麻,一夜都没有合过眼儿。(欧阳山《苦斗》五四)

兴致勃勃

解释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例子

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心惊肉跳

解释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例子

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心急如焚

解释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例子

李自成心急如焚,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逍遥自得

解释

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出处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例子

茅盾《森林中的绅士》:“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喜逐颜开

解释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

例子

学道看罢,不觉喜逐颜开,一天愁都没有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喜笑颜开

解释

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穿过牌楼,人来人往,莫不喜笑颜开。”

例子

(1)社员看着金黄色的麦田喜笑颜开,庆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2)全市人民喜笑颜开地在人民公园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心潮澎湃

解释

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出处

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例子

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心胆俱裂

解释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例子

此时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将破,似道心胆俱裂,那敢上前?(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二十二)

心不在焉

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子

讲话时做腔做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柔石《二月》六)

心如刀割

解释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出处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例子

(1)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不禁心如刀割。(2)一想起母亲在旧社会所受的凄苦,就让人感到心如刀割,肺如箭穿。

心粗气浮

解释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

例子

艾芜《百炼成钢》第五章:“她不是会认为秦德贵这个小伙子太冒失,太心粗气浮吗?”

悬心吊胆

解释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例子

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悬心吊胆地过日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闲云野鹤

解释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出处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例子

独有妙玉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心悦诚服

解释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例子

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心悦诚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心满意足

解释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例子

房间虽然不大,但我也心满意足了。

逍遥自在

解释

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

例子

倒不如院长,放下名心,逍遥自在。(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四回)

薰莸同器

解释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恶同处,恶者掩善。

出处

《孔子家语·观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例子

现自国民党议员奉令取消以来,去者得避害马败群之谤,留者仍蒙薰莸同器之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

谢天谢地

解释

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出处

明·冯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归田》:“祖孙空切陈情表,母子遥悬陟屺怀,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

例子

谢天谢地,这件事总算办成了。

心如刀绞

解释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出处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例子

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

心服口服

解释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例子

如今请出一个管得着的人来管一管,嫂子就心服口服,也知道规矩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相见恨晚

解释

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例子

(1)女界伟人,久震耳鼓,真相见恨晚了。(2)当这次匆匆的采访工作结束之时,笔者油然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触。

心安理得

解释

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出处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例子

到后来忘却了真,相信了谎,也就心安理得,天趣盎然了起来。(鲁迅《病后杂谈》)

笑容可掬

解释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例子

这些学生们一天总是那么活泼开朗,笑容可掬。

心旷神怡

解释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例子

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心旷神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心向往之

解释

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例子

(1)苏州的园林久负盛名,我早就心向往之,然而总没有机会成行。(2)提起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家都心向往之。

心急如火

解释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心明眼亮

解释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出处

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例子

神团办事,心明眼亮。(老舍《神拳》)

兴高采烈

解释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例子

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雪泥鸿爪

解释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例子

雪泥鸿爪,惟留一幅悲怆之影于吾汉族历史之中,良可慨已。(清·陶宗佑《中国文学之概观》)

胁肩累足

解释

胁肩:耸起肩膀;累足:并着双脚。缩着肩膀,重迭着脚(不敢正立)。形容恐惧的样子。

出处

《史记·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今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例子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景帝三年》:“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心慌意乱

解释

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例子

这件不该发生的事出现了,让他心慌意乱。

新亭对泣

解释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例子

柳亚子《夜宴双清阁》:“新亭对泣惭名士,稍喜娇雏脸韵酡。”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