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形容人动作的成语(通用190个)

简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人动作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手小脚

解释

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没有魄力。

出处

峻青《海啸》第四章:“你喝起酒来,却小手小脚的。这未免和你的身分不相称吧!”

例子

峻青《海啸》第四章:“你喝起酒来,却小手小脚的。这未免和你的身分不相称吧!”

行步如飞

解释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熊经鸟伸

解释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像煞有介事

解释

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

出处

鲁迅《二心集·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例子

至于所谓当场夺获的手枪,虽然像煞有介事地举出号数,使人相信,但我总奇怪。★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

蜗行牛步

解释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例子

他前进的速度就像蜗行牛步

脱缰之马

解释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出处

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例子

梁实秋《代沟》:“代沟总崩溃,新一代的人如脱缰之马。”

吞云吐雾

解释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出处

南朝梁·沈约《郊居赋》:“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例子

但我们现在只听说许多人躺着吞云吐雾,却很少见有人象外国水兵似的满街发酒疯。(鲁迅《南腔北调集·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兔起鹘落

解释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例子

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探头探脑

解释

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五回:“却好交五更时候,只见那个头陀挟着木鱼,来巷口探头探脑。”

例子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一个长挂脸的小个子男子在外屋的门外探头探脑。”

兔起凫举

解释

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搔头摸耳

解释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手疾眼快

解释

形容机灵敏捷。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例子

老人手疾眼快,拼命往后倒走,那辆面包车才刹住,司机吓得面色煞白。

煞有介事

解释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

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例子

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沙汀《替身》)

神出鬼没

解释

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例子

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日本鬼子魂飞魄散。

撒娇卖俏

解释

撒尽量施展。尽量施展娇态,卖弄俏丽。

撒泼放刁

解释

耍赖撒野。举动粗蛮,无理取闹。

出处

《平妖传》第四回你却如此撒泼放刁,快快出去便休。”

姗姗来迟

解释

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例子

什么事竟使你姗姗来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声嘶力竭

解释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

《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例子

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他们早已声嘶力竭。(闻一多《贾岛》)

嘁嘁喳喳

解释

低声议论,搬弄是非。

出处

鲁迅《准风月谈·归厚》小妇人的嘁嘁喳喳,又何尝不可以消闲。”

七手八脚

解释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例子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前仰后合

解释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出处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例子

他的故事还没讲完,同学们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

乔装打扮

解释

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三回:“我并不出家修道,不过是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着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复中国。”

例子

(1)他作案后,妄图乔装打扮逃离出境,但终于被识破了。(2)他西装革履乔装打扮成一个海外归侨,也没有瞒过门卫警惕的眼睛。

轻手轻脚

解释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例子

她是个文静的姑娘,干什么都轻手轻脚的。

破口大骂

解释

用恶语骂人。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翩若惊鸿

解释

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出处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洛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例子

正在绳子忽低忽昂的走来走去,大有娇若游龙,翩若惊鸿之势。(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喃喃自语

解释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知圆听到这里,不觉嘻嘻一笑,喃喃自语道:‘救兵救兵,只落得狗咬洞宾。’”

例子

他一个人在那喃喃自语。

蹑手蹑脚

解释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手蹑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

例子

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的。

拿腔作势

解释

装模作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五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命人点了蜡烛,拿腔作势的抄写。”

例子

老舍《正红旗下》:“二哥不大喜爱这种拿腔作势的语言。”

拿班作势

解释

装模作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

例子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十章:“我还道这位冒大公子拿班作势的,有多难轧,敢情儿不过‘银样鑞枪头’!”

扭扭捏捏

解释

行走时身体故意左右扭动摇摆。形容举止言谈不爽快,不大方或故做姿态和。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例子

难为你说的齐全,别象他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酩酊大醉

解释

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例子

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立脚不住。(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三回)

慢条斯理

解释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例子

“办事要思量是对的”,老山东慢条斯理的说,“不过有的是明摆着的事,也不要掂量。”(冯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摩拳擦掌

解释

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可也~,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

例子

这是第一次出马,人们都摩拳擦掌,心里突突跳着准备战斗。(梁斌《红旗谱》四十八)

骂不绝口

解释

骂声不断。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乃令经板夹而锯之,致死骂不绝口。”

慢条斯礼

解释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默不作声

解释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例子

讨论会上,大家都对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表意见,而他却一直默不作声。

磨拳擦掌

解释

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激动、气愤的样子。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但题起厮杀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

例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八回:“数万之中,都是能征惯战之将,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八回

拉拉扯扯

解释

以手牵牵拉拉。借指拉扯私欲关系。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怪热的,拉拉扯扯的做什么!”

例子

说着,才大家嘻嘻哈哈拉拉扯扯奔了那座财神殿去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踉踉跄跄

解释

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例子

你看他走路踉踉跄跄的。

龙行虎步

解释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出处

《宋史·太祖纪》:“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

例子

黄君总率六师,龙行虎步,苟军人受谣成惑,当明谕晓导,以解群疑。(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

狼吞虎咽

解释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例子

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吃了一回。(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烂醉如泥

解释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例子

二人纵饮甚欢,相得恨晚,自辰以迄四漏,计各尽百壶。曾烂醉如泥,沉睡座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龙骧虎步

解释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出处

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例子

公龙骧虎步,啸咤风云。(《宋书·高祖纪》)

力竭声嘶

解释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出处

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结论》:“度未有不索然气沮,力竭声嘶,一蹶再蹶,而吾丧我者。”

例子

何非力竭声嘶地喊道:“中队长,我们自己跟自己打起来了。请你快下命令吧!”(刑野、羽山《平原游击队》)

狼餐虎咽

解释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例子

老军道:“忒过分了!”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餐虎咽,尽情一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

健步如飞

解释

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跑得飞快。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例子

战士们走起路来个个健步如飞。

缄口不言

解释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

《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例子

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缄口不言,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挤眉弄眼

解释

用眼睛、眉毛示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

例子

不料偏又有几个滑贼看出形景来,都背后挤眉弄眼,或是咳嗽扬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

戛然而止

解释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例子

就这一句,戛然而止,听来格外令人注意。(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金鸡独立

解释

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

例子

你站在这桌子上,金鸡独立,那一条腿不许放下来。(茅盾《子夜》十七)

矫揉造作

解释

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黛玉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例子

他们原是好好妇人,却要装作男人,可谓矫揉造作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二回)

举手加额

解释

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出处

宋·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例子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那赵干钓得一个三尺来长金色鲤鱼,举手加额,叫道:‘造化!’”

张牙舞爪

解释

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出处

《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附录二《新编小儿难孔子》:“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例子

见了州官,州判老爷胆子也壮了,张牙舞爪,有句没句,跟着教习说了一大泡。(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指手画脚

解释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例子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天画地

解释

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后汉书·侯霸传》:“歆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例子

唐先生方站在台上,兴高采烈,指天画地的在那里开始他的雄辩。(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装神弄鬼

解释

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

出处

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12出:“我舞得,弹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装神弄鬼。”

例子

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装腔作势

解释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出处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例子

这种装腔作势,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根本不值得一读。

贼头鼠脑

解释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例子

妇人道:‘我这屋里再有谁来?敢是你贼头鼠脑,偷了我这只鞋去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八回

札手舞脚

解释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出处

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

招摇过市

解释

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例子

这几个人,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得意洋洋。

指手划脚

解释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例子

这就用不着你指手划脚了,我们当然要交给领导处理。★浩然《艳阳天》第86章

装模作样

解释

样:模样、姿态。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出处

宋·史浩《荆钗记传奇》:“装模作样,恼吾气满胸膛。”

例子

冷酒冷粉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装模作样,讪笑寒酸魍魉。(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

扬长而去

解释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道士)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

例子

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眼明手快

解释

看得准,动作敏捷。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

例子

到了此时,我方才佩服那广东人的眼明手快,机警非常。(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

耀武扬威

解释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出处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例子

共涛、吞珪船到岛边,耀武扬威,统兵上岸。童威、童猛谨守寨栅,不与交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以手加额

解释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

出处

宋·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例子

国人见庄公母子同归,无不以手加额,称庄公之孝。(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

言谈举止

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例子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刘绍棠《蒲柳人家》

扬威耀武

解释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例子

这个人穿着美式军服,扬威耀武地吼叫着。★萧殷《桃子又熟了……》四

眼疾手快

解释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例子

走在他旁边的郭根泉眼疾手快,一把将它抱住。★袁静《伏虎记》第十四回

一言不发

解释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例子

只见她一言不发,回手拔出那把刀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一声不响

解释

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例子

钱钟书《围城》:“她小时候常发现树上成群聒噪的麻雀忽然会一声不响,稍停又忽然一齐叫起来,人谈话时也有这景象。”

席地而坐

解释

泛指在地上坐。

出处

《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例子

(1)战士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2)在营火晚会上,大家席地而坐,又说又笑,欣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

形迹可疑

解释

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邓以形迹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归宁而已。”

例子

贴在教务处骂他的纸条,确有点过火,但也是他形迹可疑所致。(鲁迅《两地书》一一)

一举一动

解释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例子

她的一举一动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奴颜婢膝

解释

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

出处

《抱扑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例子

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唐·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发科打诨

解释

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

出处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眼明手快

解释

看得准,动作敏捷。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

例子

到了此时,我方才佩服那广东人的眼明手快,机警非常。(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

撒科打诨

解释

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出处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随你自去的打斛斗、学踢弄、舞地鬼、乔扮神、撒科打诨、乱作胡为。”

轻手轻脚

解释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例子

她是个文静的姑娘,干什么都轻手轻脚的。

指东划西

解释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

矫激奇诡

解释

矫激:矫异激切;奇诡:奇特怪异。故作矫异激切、奇特怪异

出处

宋·林希《孙少述传》:“侔志节刚果,不为矫激奇诡之行,而气貌足以动人。”

慌手慌脚

解释

形容动作忙乱。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例子

他干什么都不稳重,慌手慌脚的。

乘人不备

解释

乘:趁着。趁着别人没有防备干某事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例子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她决定第二天乘人不备时去上一次坟。”

飘然若仙

解释

飘然:神形潇洒的样子。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例子

她那飘然若仙的样子让人着迷

婆婆妈妈

解释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

你也太婆婆妈妈的了。这样的话,自私是你读书的人说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例子

上海下层社会中也有不少喜欢议论别人的婆婆妈妈。(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人》)

手疾眼快

解释

形容机灵敏捷。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例子

老人手疾眼快,拼命往后倒走,那辆面包车才刹住,司机吓得面色煞白。

老天拔地

解释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呢?”

巧捷万端

解释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兔起鹘落

解释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例子

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举止不凡

解释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

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例子

太子见那女子举止不凡,吩咐内侍不许罗唣。★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

眼明手捷

解释

看得准,下手快。形容人反应快,动作敏捷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到如今老了也腰曲头低。”

蹈厉之志

解释

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出处

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例子

他从小就有蹈厉之志

插科使砌

解释

砌,拼凑;捏造。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

七手八脚

解释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例子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猛虎扑食

解释

老虎扑向食物。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

例子

曲波《林海雪原》:“进可以屠牡丹江,猛虎扑食。”

慢慢吞吞

解释

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

出处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例子

余华《活着》:“我不再说什么,看着她慢慢吞吞往城里走。”

一来一往

解释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例子

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来回来去

解释

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例子

他来回来去还是重复那几句话

一坐一起

解释

犹言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

《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例子

东宫虽燕居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

来势汹汹

解释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例子

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

漫条斯理

解释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眼尖手快

解释

眼力好,动作快。

出处

沈从文《阿金》地保眼尖手快,隔桌子一手把阿金捞着。”

龙腾虎跃

解释

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出处

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例子

但是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坚信只要度过这段困难日子,局势就会好转,任自己龙腾虎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见兔顾犬

解释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例子

梁启超《我政府之对俄政策》:“夫见兔顾犬,或未为晚,今能议及,岂不犹愈于已。”

没轻没重

解释

指言语或动作鲁莽。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9回:“那小孩子没轻没重的便说不好了,石师爷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例子

管秀芬这丫头,打断我们的谈话,没轻没重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

明敲明打

解释

指人说话直接与做事率直,不搞背后动作

例子

我喜欢明敲明打的做法

谑笑科诨

解释

谑笑:滑稽可笑;科诨:以动作、表情引人发笑。指情节滑稽逗人发笑的闹剧动作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且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先点了一出,却是《刘二当衣》。”

进退有度

解释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饿虎攒羊

解释

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

清 酌元亭主人《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猛虎出山

解释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把薪助火

解释

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倔头强脑

解释

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出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饿虎扑食

解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例子

警察躲在罪犯的后边,趁其不备饿虎扑食,将罪犯摁倒在地,当场抓获。

连三跨五

解释

形容动作迅速。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说着,出门下阶,嗖的一声,托地跳上房去,顺着那屋脊,迈步如飞,连三跨五,霎时间不见踪影。”

蜻蜓点水

解释

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出处

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例子

下乡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还要带白馒头。(郭小川《沉重的教训》)

不拘小节

解释

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出处

《后汉书·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

例子

此人廓达之才,不拘小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颤颤巍巍

解释

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贾母扶着小丫头,颤颤巍巍站起来,答应道:‘托娘娘洪福,起居尚健。’”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5章:“玉厚老汉说着,便从衣服大襟的口袋里颤颤巍巍拿出了一捆子人民币,放在儿子家的炕席片上。”

楞手楞脚

解释

形容动作鲁莽。

出处

梁斌《红旗谱》她怕他,那家伙楞手楞脚,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捏脚捏手

解释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撮科打哄

解释

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出处

明·汤显祖《南柯记·漫遣》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一生浪荡,半世风流。但是晦气的人家,便请我撮科打哄;不管有趣的子弟,都与他钻懒帮闲。”

七郤八手

十万火速

解释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拍手拍脚

解释

形容人极其喜悦,兴奋时的动作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贾子猷更拍手拍脚的说道:‘……几时才能够到上海去逛一趟,见见什面,才不负此一生呢?’”

白鹤晾翅

解释

太极拳的一个拳式,动作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

例子

她来了一个白鹤晾翅的动作

剽疾轻悍

解释

剽:轻捷;悍:勇敢。作战勇猛,动作迅捷,而性格急躁轻敌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讯》:“剽疾轻悍,勇敢轻敌。”

杖头木偶

解释

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例子

他只不过是杖头木偶,得抓住幕后黑手才成

手起刀落

解释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回:“凑巧周德威追到,手起刀落,剁成两段。”

形色仓皇

解释

动作匆忙,神色慌张。

出处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威无从禁止,累得声势沮丧,形色仓皇。”

例子

他形色仓皇地离开办公室

高尚娴雅

解释

文雅、优美的动作与才艺

例子

他爱上一位高尚娴雅的姑娘

左右开弓

解释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

出处

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例子

那兴儿真个自己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千呼万唤

解释

形容再三催促。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例子

(1)任凭你千呼万唤,他总是置若罔闻。(2)对于时代和人民的千呼万唤,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应当及时作出回答。

眼明手快

解释

看得准,动作敏捷。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

例子

到了此时,我方才佩服那广东人的眼明手快,机警非常。(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

破口大骂

解释

用恶语骂人。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轻装简从

解释

行装简便,随从人少。

游山玩水

解释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例子

乘着大船,我们一路上游山玩水,好不开心。

马不停蹄

解释

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出处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例子

马不停蹄的走至天色大明,看看追兵已远,方始勒住马。(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扬长而去

解释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道士)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

例子

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虎视眈眈

解释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出处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例子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步履维艰

解释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出处

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例子

譬如祖母的脚是三角形,步履维艰的,小姑娘的却是天足,能飞跑。(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七手八脚

解释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例子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餐风饮露

解释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

明·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例子

但是野外勘测,餐风饮露,地质工作也是艰苦卓绝的。★徐迟《地质之光》

登高一呼

解释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例子

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狼吞虎咽

解释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例子

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吃了一回。(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手忙脚乱

解释

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例子

諕的我手忙脚乱紧收拾。(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飞针走线

解释

走:跑。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这人姓侯,名健,祖居洪都人氏。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例子

若提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人意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大声疾呼

解释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出处

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例子

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搭一档

解释

指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

出处

周立波《夏天的晚上》:“两个朋友一搭一档的,说了许多挖苦这首歌的话,实际上是挖苦因为这首歌而惹起了伤感的人们。”

例子

他们俩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么一唱一和,一搭一档,配合默契。★蒋子龙《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

饱以老拳

解释

饱:充分;以:用。痛打,尽情地揍。

出处

《晋书·石勒载记下》:“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例子

他随即把老婆痛打一顿。饱以老拳是把男女生理上的共性消除不了的。(李欣《从“男女有别”谈起》)

大喊大叫

解释

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9章:“吴毓鳞首先大喊大叫,‘内阁不能统一,我们不如及早下台。’”

例子

〖示例〗他急得大喊大叫。

吸风饮露

解释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例子

鲁迅《后记》:“好像他们的一群倒是吸风饮露,带了自己的家私来给社会服务的志士。”

捏手捏脚

解释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

例子

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捏手捏脚的。

坐以待旦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例子

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坐以待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振臂一呼

解释

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例子

此话甚有道理。目前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只要有人振臂一呼,谁不揭竿而起。(姚雪垠《李自成》)

看人眉睫

解释

睫眼睑边缘上生的细毛。比喻看人脸色。

出处

《北史·崔亮传》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姗姗来迟

解释

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例子

什么事竟使你姗姗来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蜗行牛步

解释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例子

他前进的速度就像蜗行牛步

手急眼快

解释

急: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例子

张爷手急眼快,斜刺里就是一腿。★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回

露宿风餐

解释

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处

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例子

他离开家后,露宿风餐地赶路,十分辛苦。

车殆马烦

解释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出处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例子

至黄昏乃归,车殆马烦,不胜困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

鹅行鸭步

解释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例子

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

风餐露宿

解释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

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例子

无非风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

交洽无嫌

解释

洽:协商;嫌:猜疑。指双方密切协作,相互信任

出处

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一卷:“于父子之间慈孝,交洽无嫌。”

兔起凫举

解释

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鉴貌辨色

解释

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和尚见古人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情知汝不肯。’僧曰:‘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

例子

朱世远终是男子之辈,鉴貌辨色,已知女儿的心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呼朋引类

解释

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

出处

宋·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

例子

丹士呼朋引类,又去约了两三个帮手来做。(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左顾右盼

解释

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处

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例子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翻箱倒柜

解释

翻:倒,反转。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翻检。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例子

闹了大半天,毫无影响,甚至翻箱倒柜,实在没处去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兼程并进

解释

兼两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出处

《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察言观色

解释

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

《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例子

我没有察言观色的能力。

闻风而起

解释

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出处

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例子

别处的人一定也有闻风而起的,这便是救中国的独一无二法门了。(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披星戴月

解释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例子

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风尘奔波,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老牛破车

解释

老牛拉破车。比喻做事慢吞吞,一点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出处

《宋书 颜延之传》:“常乘赢牛笨车,逢峻卤簿,即屏往道侧。”

例子

要想完成这顶任务,就不能像老牛破车似的,要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蹑手蹑脚

解释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手蹑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

例子

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的。

安步当车

解释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例子

反正路不远,我们还是安步当车吧!

草行露宿

解释

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内生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例子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