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些好玩的成语猜谜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成语猜谜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这样办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要脚踏实地地工作,不要夸夸其谈。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百余年辛苦经营的圆明园,毁于一旦,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政策要力求相对地稳定,不能朝令夕改。
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唐·段成式《诺皋记·长须国》:“吾国有难,祸在旦夕,非驸马不能救。”
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你老是跑不掉,拖下去家破人亡,祸在旦夕。”
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
清·崔灏《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有的人工作不努力,别人有了成绩,却整天说三道四。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于是群情惊疑,奔走相告,以为又将重演十年前之惨剧。(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
度:揣度,推测。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然则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夫论事料敌,当以己度人。(《三国志·魏志·钟毓传》)
指一人独揽,不让别人插手。
清 李绿园《歧路灯》:“你一手包揽,我只晴我的手头钱。”
封建社会里,由父母一手包办的婚姻,造成了无数悲剧。
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巴金《家》十二)
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十三·真州杂赋·序》:“一入真州,忽见中国衣冠,如流浪人乍归故乡,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仓乃一粗莽之夫,失身为盗;今遇将军,如重见天日,岂忍复错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朱自清《清华的一日》)
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清·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余深有味其言,匹夫有责之说,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指山寨头领的妻子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如今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道你‘眉黛青颦,莲脸生春,似倾国倾城的太真’,要掳你做压寨夫人。”
金玉舟《赵匡胤》第19章:“要不你怎能当我的压寨夫人呢!”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而笑。(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
对中国的大学生来说,改革开放为你们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你们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惹一番信手拈来斧痕。(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头一晚醉得倒下马来,第二天照样冲锋陷阵。不能喝酒,还能当军人吗?(白先勇《岁除》)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三国志·吴书·顾潭传》)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宋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又去租来两盏煤气灯,预备破天荒地做个夜市。”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
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
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你做的今见死不救,羞见这桃园中杀马宰乌牛。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周金大哥死在国民党军阀、官僚手里,你们见死不救。(欧阳山《三家巷》三一)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除掉腹地里几省外国人鞭长莫及,其余的虽然没有摆在面子上瓜分,暗地里都各有了主子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正当辽沈战役方兴未艾之时,毛泽东同志在华东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济南战役胜利以后,又组织了淮海战役。(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
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又犯着金神七煞上路,又犯着太岁,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大家一看见金四和那些凶神恶煞的家丁,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马忆湘《朝阳花》第一章)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指不值得大肆宣扬。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
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收拾共匪,那仅是小菜一碟、猴毛一撮。”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29回:“让他调拨三条船给郝老弟用用,还不是小菜一碟?”
大眼看着小眼,没有解决的办法
浩然《艳阳天》第12章:“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凉气。”
陈忠实《白鹿原》第21章:“嫡系和杂牌正大眼瞪小眼乌龟瞅王八。”
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就在这时候,从门外闯进了一位气势汹汹中年农妇。(郭沫若《金刚坡下》)
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鲁迅《华盖集 并非闲话》:“不过事过境迁,'酒饭'已经消化,吸收,只剩下似乎毫无缘故的'公平话'罢了。
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沙叶新《陈毅市长》)
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他们俩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卖:卖弄。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元·无名氏《谢金梧》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说个不了。”
他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却好(hào)倚老卖老,教训别人。
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一得之见,不一定很正确。(秦牧《艺海拾贝·新版前记》)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严复《论世变之亟》)
比喻藏着不可告人的心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谁知素梅心怀鬼胎,只是长吁短叹,好生愁闷,默默归房去了。”
这小子心怀鬼胎,摇晃着衣服,下得楼来,不知他做些什么。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请不要相信他的恶人先告状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史记·范睢传》第七十九卷:“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间,故释公。”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六:“(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剧谈,恋恋不能舍。”
他们,农会主任和青妇队长在炮声隆隆中,恋恋不舍地把我们送出了很远很远。(峻青《夜宿灵山》)
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
以长攻短很容易取胜
两方面都愿意。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搞合资企业必须两相情愿。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又有公子一个嬷嬷爹,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一生耿直,赤胆忠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9章:“人各有所长嘛!向前干活心灵,可人家润叶这娃娃爱学习。”
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们正处在一个你追我赶、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中。”
他们你追我赶,捷报频传。
形容说得话很多。
唐·郑谷《燕》诗:“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两人对望着,好象没有话说了,其实心里正有着千言万语。(巴金《家》三十六)
长远的谋划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必须十分爱惜当地的人力物力,任何地方都要作长期打算,避免滥用和浪费。”
我只好作长期打算了
永远没有安宁的翌日,指社会不安。
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
若不将这些十恶不赦的歹徒绳之以法,社会将永无宁日。
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百世之利。★《史记·张仪列传》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咱们也是多年的哥们儿了,就是不当哥们儿了也可以直来直去地谈一些事。”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泪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直捣黄龙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吴玉章《和印泉老兄“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原韵》)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宋 陆九渊《与傅全美书》:“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
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况愈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仅仅这样的十个字而已。(郭沫若《论曹植》)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百折不挠。(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回)
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方志敏烈士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我们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资治通鉴·梁记·武帝天监四年》:“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死无理,若克涪城,渊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将望风而去。”
汝、颖、光、黄等处,有土寇王善作乱,聚兵五十万,抢掠子女玉帛,杀人放火,甚是猖獗,官兵望风而逃。(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
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浩然《艳阳天》第86章又转脸看看弯弯绕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这所大学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指商店倒闭或企业破产停业。
茅盾《子夜》五:“现在他们维持不下,难免要弄到关门大吉,那也是中国工业的损失。”
现在他们维持不下,难免要弄到关门大吉。(茅盾《子夜》五)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他为人光明磊落,在群众当中威信很高。
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碰了荒年,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闹出那铤而走险的,更是不得了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后汉书·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
动物园里大腹便便的企鹅非常有趣。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至第三日,又带了几个水手,分头寻找,也是枉然。一连找了数日,竟似石沉大海。(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二回)
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温顺地或谦恭地服从跟随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回:“这几下直打得王贵服服帖帖,只得依他教训。”
钱钟书《围城》:“大家想不到她说这几句话,惊异得服服帖帖跟她进门。”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不用你说,我一猜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挑:挑选;拣:分拣。指从中仔细挑选
钱宁《圣人》第25章:“在西瓜、桃李、杏枣中间穿行,挑挑拣拣,寻些百姓乐趣,倒也乐而忘忧。”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1章:“在售货柜前悠闲地踱来踱去,挑挑拣拣买东西。”
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吧!(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
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杀人竟不偿命,不杀人到要偿命,死者生者,怨气冲天,纵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鉴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机会来了此公案。”
海洋里的生物千奇百怪,非常迷人。
砸了锅去卖废铁。表示穷极无聊,不留后路。也比喻把所的都拿出来了。
孙力《都市风流》第11章:“现在不是五八年炼钢铁那阵子,一声号令,千军万马,砸锅卖铁跟你上。”
欠你的账,即使砸锅卖铁我也要给你还上。
变坏事为好事。
《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伯翁,你说我误事不误事,如今不是因祸得福吗?(清·姬文《市声》第六回)
劈空:什么都没有;扳:通“攀”,牵扯。毫无根据地栽赃陷害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与众人不曾识面,不知何人仇恨,指使劈空扳害。”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
王朔《痴人》:“往塌鼻子里注射一管混凝土,起不到改天换地的作用。”
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宋 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17卷:“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
至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整旗鼓,又复上台。”(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八回)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他总是闭门不出。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0回)
丰: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其源虽出于《洪范》,然既为术数之学,则治经者存而不论可矣。(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尚书》)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宋·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九回:“风威卷荷叶满天飞,火势燎芦林连梗断。”
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比喻到处钻营或利用各种空子
我们不能见缝就钻
多指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停息不下来。
刘坚《草地晚餐》:“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1)他的演讲很成功,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2)歌声刚落,台下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江水奔流,前后相继。比喻后面的事物推动前面的事物,象后浪推动前浪一样,不断前进。
宋·文珦《过苕溪》诗:“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后人超前人。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