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周公旦生平

周公旦生平

查看周公旦全诗

  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

  其政绩,《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在武装镇压商纣王子武庚、周武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及东方各国武装反叛以后,“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

  周公以商朝灭亡和“三叔”等武装反叛活动为鉴,特别重视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的政治道德教育、治术教育和勤政教育,要求“敬德保民”“明德配天”“明德慎刑”“有孝有德”“力农无逸”等,主张充分发挥“颂”“诰”对奴隶主及平民的教育作用,并提出以治绩考察、选任官吏的原则。他一生礼贤下士。其言论,散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孔子推崇周公,向往周公的事业,盛赞周公之才,赞叹“周公之才之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儒效》篇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汉朝的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唐朝的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自此以后,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在教育上则有“周孔之教”的概念。总之,言孔子必及周公,是古代尊崇周公的情况。这种尊崇除了政治上的某种需要之外,其主要方面则反映了古人对西周优秀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周公这位伟人的真诚敬仰。这在历史上曾为继承、弘扬与发展中国优秀文化起过积极作用。

  周公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杰出开创者。孔子与周公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渊源关系,在教育实践上也存在着继承关系。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曾起过巨大作用。

推荐古诗: 丁都护歌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牡丹闺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西江月(山下旌旗在望)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永遇乐(长忆别时)入塞(荒云凉雨水悠悠)

推荐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衣卿相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急之务  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