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动静例证

动静例证

查看动静全诗

  伏击,即设伏歼敌的战法,是古代常使用的战法之一。伏击的重要条件是地形,“必于死地”设伏。其次是善于运用佯动、示形、诱敌等手段,才能达成伏击运动之敌的目的。马陵之战中,齐军就是运用这一战法击败魏军取得胜利的。

  周显王二十七年(前 342 年),魏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应允救授,以促使韩竭力抗魏。但鉴于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过早出兵对齐不利,因此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十分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时,齐才发兵相救。次、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魏军果然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十万迎击,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

  孙膑认为。魏军强悍善战,不可贸然同其决战,只能利用魏军素来轻视齐军和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因其势而导之”。于是决定了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齐军与魏军刚一接触,就立即佯败后撤。为了诱使魏军进行追击,齐军按照孙膑预先的部署,第一天挖了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灶,造成在魏军的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人员锐减的假象。庞涓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气低落,士率逃亡过半,因此了顾太子中的劝阻,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根据魏军的行动,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进至马陵(今山东郯城一带)。马陵一带道路狭窄,树木茂密,地形险隘,是设什歼敌的理想处所。于是孙膑决定利用这一有利地形,选择齐军中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并让人在路旁的一棵大材上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规定到夜里以大光为号,一齐放箭。经过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果然在孙膑预计的时间内进入齐军设伏地域。庞涓见树干上写着字,就叫人点起火把前往观看。哪知火光一起,齐军便万弩齐发。魏军粹不及防,顿时惊慌失措,大败溃乱。宠涓智穷力竭。看到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连续大破魏军。前后歼敌十万余人,并俘虏了魏军主将太子申。此战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退兵佯败。以避魏军的锐气;减灶示弱,引诱庞涓轻举锐进。最后设伏奇袭,终于全歼魏军,赢得了巨大胜利。

推荐古诗: 将进酒山中问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花赠张十一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过香积寺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四块玉(雁北飞)

推荐诗句: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骨嶙嶙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饭青刍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不法常可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 不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 不足齿数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