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重阳节习俗——登高野宴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作文大全> 时事论据的作文大全 > 重阳节习俗——登高野宴

重阳节习俗——登高野宴

 

农历九月,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的时月。他们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了许多推理和传说。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夏小正》曰:“九月内火(大火星休眠)。”《黄帝内经·素问》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述约》日:“约之以九,以见其极。”认为这个月阴盛阳衰,万物凋零,生命将到尽头。但从数字上看,九是至阳之数,九月九日为两九相重,是为重九,亦是重阳。根据《易经》物极必反的理论,此灾难可登高而避之。重九登高,是先民逃避洪水猛兽,瘟疫传染等灾难的举措。在本地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上插上一面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考诸文献,以重阳日作为月令的活动,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帝王进行田猎习武、歌舞野宴、祈祷祭祀等活动而逐渐形成的。正式把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日,登高,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则是汉代的事。到了唐代,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对重阳登高,逃避灾难的意识也日趋淡化,逐渐将重阳节日作为人们登高眺远,饮酒赋诗,祈求长寿,寻求美好生活的民俗活动。

现在,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已成为人们旅游健身,亲朋欢聚,诗人骚客把酒临风、赏菊赋诗的消闲活动。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当然也是放松身体,调节心情的好时机。

相关作文: 可爱的冬天我的家庭夏天的气息我的妈妈第一次洗菜我最喜欢的地方暴风雨来临之前用好成绩回报我的爸爸和妈妈第一次坐火车那条围巾

标签:重阳节习俗登高野宴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勃然奋励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 不欺暗室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