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也是人生重要的一部,一分一毫都能丢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中考易错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这些姑娘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梁书·贺琛传》:“所以然者,出嫁则有受我,出后则有传重,并欲薄于此而厚于彼,此服虽降,彼服则隆。”
张树声出身淮军,对边军支援,厚此薄彼,已经有许多人说过话。(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他想起母亲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现在她将不再看见他的儿子了。(茅盾《一个女性》)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将俺丞相汗马功劳一旦忘了,贬在济南府闲住。(元·王实甫《丽堂春》第四折)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轻咳嗽早呼风唤雨,谁不知他气卷江湖。”
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金·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齿,骊龙颔下夺神珠。”
(1)杨子荣化装成土匪,打进威虎山进行侦察,犹如虎口拔牙。(2)这项任务犹如虎口拔牙,又艰巨,又危险。
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扬抑,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哗众取宠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而笑。(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宋·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听了他对时局的分析,同志们都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这次没考好,用不着灰心丧气,而应总结教训,力争赶上去。
形容万分思念。
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高阳《乾隆韵事》:“近乡情怯,是为什么呢?为的是多年魂牵梦萦在作还乡梦,梦中当然一切都是好的,怕真的一见,不过如此,梦中的好印象,打得粉碎。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但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将来有万一之希望。(鲁迅《两地书·十一》)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他在会上的发言感人肺腑。
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堪舆》:“然此辈执术疏,谋生急,信口欺诈,言人人殊,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讨论会上,他们各持己见,争执不下。
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各行其是。”
我们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各行其是。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毛泽东选集·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
其次,是许多人梦想着将来的好社会,“各尽所能”呀,“大同世界”呀,很有些“越轨”气息了。(鲁迅《南腔北调集·听说梦》)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余大先生抬头看尊经阁上绣衣朱履,觥筹交错。(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
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韩非《韩非子 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不要故弄玄虚。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清 翟灏《通俗编 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真的搞成那样的局面,雪岩就变成过街老鼠了,人人喊打!”
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今日果不其然。”
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去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哩,今日果不其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诗)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唐·刘禹锡《柳花词三进首(其二)》:“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这件事情真是发人深思
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扬镳了。
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宋·楼钥《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纷至沓来,应接不暇。(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自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引伸为很风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象风吹倒草木一样。
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牡丹亭》的故事曾经那么风靡一时,赚了不少人的热泪,就是一个例证。(秦牧《幻想的彩翼》)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门开了,风尘仆仆地走进一位大汉,这人正是鲁智深。
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科技革命风起云涌。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绝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这位莱恩女杰,他才学固然卓越,但他也只从口讲指画入手,每遇乡愚,津津乐道。”
十余年来,在不少出版物中我都看到这幅画,它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秦牧《一幅古画的风味》)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迥然不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只要他一进关抄了咱们的后路,那就鸡飞蛋打,不可收拾了。(周骥良《吉鸿昌》)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摄影中济济一堂的满是儿童。(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胡适《逼上梁山》)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他们是为了报答你的恩情,才送给你;你倒说是鸡毛蒜皮。(孙犁《石猴——平分杂记》)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
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就这一句,戛然而止,听来格外令人注意。(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第二十六卷)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这次美术展上,他的雕塑作品是匠心独运的。
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黛玉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他们原是好好妇人,却要装作男人,可谓矫揉造作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二回)
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胜败军家常事”,何得为愧。今非昔比,不可欺敌。(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
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教给他们记帐,看看钱都花在哪里,教给他们精打细算。”
再看红英自己,那是连半个钟头的工都不肯耽误的,也从没见她吃过一口零食,一看就知道是个会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人。(茹志鹃《妯娌》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
敌居高临下,我战地不利。(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十一年》)
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这个贝雕画确实是精雕细刻。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卷帙浩繁,也恐一时纸价腾贵,赀力不给。”
陈忠实《白鹿原》第12章:“他们和朱先生聚集在白鹿书院,开始了卷帙浩繁的庞大工程。”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着一种进退维谷的苦闷。(离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举世闻名。(秦牧《高高翘起的象鼻子》)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举世瞩目的大事。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诗)
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局促不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部战争片中,有不少惊心动魄的场面。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秦牧《画蛋·练功》)
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晋书·王忱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后起之秀。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海市蜃楼,好不热闹。(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小奇也许会写得好,就是她有一个毛病,“虎头蛇尾”。(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记》)
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