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些描写时间的成语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描写时间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指时间虽短,但却感到过得很长。
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七自发义乌信,引领西跂,视日如年,今两月矣。”
殊不同;差异。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花月痕》第五回:“逝者如斯,竟成千古,人如可作,重订三生。”
倏忽然,极快地。指极短的时间。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来。”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明·汤显祖《南柯记·系帅》
极短暂的时间内。
《北史·魏世祖太武帝本纪》:“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无以措其奸隐。”
且说刘有才那日哄了女婿上岸,拨转船头,顺风而下,瞬息之间,已行百里。★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二
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有人向他建议:多招募民间乡勇,分散在宁波、镇海、定海附近,随时随地以小队水陆分扰乱人。★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
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岁月如流,人生何几!”
岁月如流,眼见斗杓又将东指了,人又要添一岁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蛛人之口,裂肝腐肠,死不旋踵。★宋·吕祖谦《管仲言宴安》
居停留。指时光流逝。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日月如跳丸,人生如朝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明·赵弼《觉寿居士传》)
时间长,日子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日久天长,这些奴才们跟前,怎么说嘴呢?”
学习外语没有什么诀窍,只有靠日久天长地积累。
形容工作勤劳,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后汉书·尹敏传》:“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唐·长孙无忌《进律疏议表》:“日旰忘餐,心存于哀矜;宵分不寐,志在于明威。”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
自是以后,日积月累,千百成群,其为国之蠹害甚矣。(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但是人言可畏,必定也要明明心;就是你不怕什么,难道我们老大死了,还当王八么?(清·李宝嘉《活地狱》第三十回)
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
《汉书·高帝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宏远矣。”
谁知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日不暇给之势。(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
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涯几何,宁堪此弃掷哉?(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
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全名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日久见人心,胡先生看着好了。”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宋·高登《东溪集·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我想这光阴似水,日月如梭。(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自到都下,撺过卷子。小官日不移影,应对万言,圣人大喜。”
不期世充手下秦书宝英雄,日不移影,败唐将数十余员。★明·无名氏《智降秦叔宝》第四折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唐·刘禹锡《竹枝词》)
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指心愿一时难以实现。
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惟是旦中生平之志,不安于九品之下中,故铭言日短心长,身名就剥,所以哀之者至矣。”
王梦楼云:‘……未吸神髓,故易于决舍;如果深造有得,必愁日短心长,孜孜不及,焉有馀功,旁求考据乎?’★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
指日子长,时间久。
明·无名氏《打韩通》:“我这病,年深日久,数个良医,不曾医的好。”
这庙日久年深失修已经破烂不堪了。
岁:年;深:长久。指时间长久。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门文偃禅师》:“总是汝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岁深自然有个入路。”
你将为常言俗语道‘呼蛇容易遣蛇难’,怕日久岁深,盘费重大。★《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深:长久。指时间长久。
《魏书·萧宝夤传》:“又在京之官,积年一考……虽当时文簿,记其殿最,日久月深,驳落都尽,人有去留,谁复掌其勤堕?”
若坐想存神,志羸气惫,纵使宣明口势,吐纳开张,皆须日久月深,倦于赊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六十
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在重庆红岩的日日夜夜,你英勇斗争,临危不惧。★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估量时间的词。指已有许多时光。
估量时间的词。指已有许多时光。同日许多时”。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一天像一年一样长。形容时间过得太慢。
宋·陆游《秋思》诗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日月不停地运转。比喻时间不断推移。
语出《诗·小雅·小宛》:“我日斯迈,而月斯征。”郑玄笺:“迈、征,皆行也。”
但不知能脱然家累否?日迈月征,所事未就,兄宜痛割俗缠可也。★清·韩廷锡《山中寄衡之伯兄》
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诵经不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老舍《骆驼祥子》一)
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南齐书·瘐杲之传》:“臣以凡庸,谬徼(侥)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逢。”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天下竟有如此奇事!怪不得叔叔说是我们闺中千载难逢际遇,真是旷古少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一回)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
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三国魏·曹植《自试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一时间,千头万绪,让他无从谈起。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1)现代的器具,千秋万代之后,也会成为古董的。(2)马克思开创的伟大革命事业,将千秋万代,永放光辉。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工人们齐心合力,只用一天时间就把道路修好了。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穷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接连不断,历时久远。
《荀子·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那都是坐在自己的书斋里,查群籍,翻类书,穷年累月,这才脱稿的,然而仍然有“未详”,有错误。(鲁迅《花边文学·考场三丑》)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唐·韩愈《与崔群书》:“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
其为汉复仇之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之。(宋·朱熹《答魏元履书》)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他飞琼伴侣,上元班辈,回廊月射幽晖,千金一刻。★明·汤显祖《紫钗记·堕钗灯影》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唐·刘希夷《公子行》:“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醉捧句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元·范楟《王氏能远楼诗》
犹言拖延时间。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
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躥足待也。”
形容时间长久。
《荀子·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
望蓝桥远似三山,烟水迷茫,道路艰难,瓶坠簪折,风酸月苦,雨涩云悭。★明陈铎《新水令·春怨》套曲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清·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第一卷:“告贷之方,难更仆数,散借于凡民,则苦其零星散集。”
形容时间久远。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老娘收生,一日至少也收七八个,这等年深岁久的事,那时记得。”
自别了长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盘缠也使尽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六回)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林语堂《思满大人》:“恐怕非十年窗下的勤苦,不易奏效。”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余尝以三余读书,讲习之暇,读其文。(晋·陶潜《感士不遇赋序》)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他常常工作到三更半夜。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魏书 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21章:“同时也被二团缠得师老兵疲,消耗惨重。”
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清 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凡我国民,应尽吾雪耻这天职,并望勿为五分钟之热度,时过境迁,又复忘怀,则吾国真不救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0六回)
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副总统执事:时不我与,岁且更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此为公祝。(章炳麟《致黎元洪书》)
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这项任务十分紧迫,时不我待。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南史·王敬则传》:“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
瞿秋白《赤都心史》:“我生生世世忘不了这一刻的感觉。”
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
明·张凤翼《灌园记·君后授衣》:“倘我不能报复而死,埋没了龙家的豹韬,枉蹉跎岁月一死鸿毛。”
清·郑燮《浪淘沙·和洪觉范潇湘八景》:“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浪几晴和。”
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军情瞬息万变,莫说我们到南边还要好几天,就是此时,文丞相也不知在那里不在了?”
两个星期来形势的发展真如天际风云,瞬息万变,表现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特有的复杂关系。(方纪《挥手之间》)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青春岁月似水流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段时光。
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易·剥》:“上九,硕果不食。”
我只得随手把这个硕果仅存的银角子交给他们。(邹韬奋《经历·再被羁押》)
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将来总得有个着落,不能不说说明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要一一介绍出来,恐怕三年五载也说不完。★马烽《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一切日用盘费,三头两日俱是通州差人送来。”
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语出《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夫急流汹涌,少纵即逝,此岂能深思长计时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
指深夜。
元 李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唤我做什么?”
巴金《秋》:“这样吵下去有什么意思?深更半夜,还闹得四邻不安的。”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青春时光,有如石火光阴,我们应把握时间多加学习。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清·倪会鼎《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