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描写景物的成语及解释

简介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描写景物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覆亡无日

解释

马上就会灭亡,已经没有可以推延的时间了。

出处

《清史稿·康有为传》:“四夷交侵,覆亡无日,非维新变旧,不能自强。”

例子

四夷交侵,覆亡无日,非维新变旧,不能自强。(《清史稿·康有为传》)

俯仰之间

解释

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出处

《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

例子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匪朝伊夕

解释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

飞沙走砾

解释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例子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丰富多彩

解释

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出处

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例子

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峻青《秋色赋》)

风轻云淡

解释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同“风轻云净”、“云淡风轻”。

出处

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断,咱茶浓酒酣,趁着风轻云淡,省得着我倚门终日盼停骖。”

例子

寒食春归御柳条,风轻云淡日轮高。★明·无心子《金雀记·定婚》

风雨晦暝

解释

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出处

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风月无边

解释

极言风景之佳胜。

出处

宋·朱熹《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例子

西湖风月无边景,都在诗翁杖履中。★金·侯克中《过友生新居》诗

浮翠流丹

解释

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风清月白

解释

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出处

宋·欧阳修《采桑子》词:“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例子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风清月明

解释

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出处

明·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滴水成冰

解释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例子

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断壁残垣

解释

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走到也是园滨文述农门首,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断井颓垣

解释

井:指井栏;垣:短墙。断了的井栏,倒塌的短墙。形容庭院破败的景象。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例子

劫后回到故乡,但见断井颓垣,满目荒凉。

堆积如山

解释

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出处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例子

福王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朽得不能再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一章)

堆山积海

解释

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例子

别讲银子成了黄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堆山积海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大地回春

解释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例子

阴历正月初三日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故诹吉于初四日。(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二回夹注)

大街小巷

解释

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朗,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例子

中国举办亚运会的消息很快在大街小巷传开了。

大千世界

解释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九:“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例子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矛盾。

大庭广众

解释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出处

《孔丛子·公孙龙》:“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

例子

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喧扬起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六回)

大有人在

解释

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出处

《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杨玄感,杀人尚少故也。”

例子

出面的虽是章士钊,其实黑幕中大有人在。(《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

带砺山河

解释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例子

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八章:“便会获得‘列爵分土’、‘带砺山河’的厚遇。”

旦夕之间

解释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出处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8回:“旦夕之间,与梅同落。随逐花魂,渺焉空际。”

旦夕之危

解释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出处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弹丸之地

解释

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例子

西歧城不过弹丸之地,姜子牙不过浅行之夫。(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道远日暮

解释

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出处

《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灯火辉煌

解释

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例子

尤氏等送至大厅前,见灯火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七回)

地大物博

解释

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例子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

地广人稀

解释

地方大,人烟少。

出处

《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例子

奈缘地广人稀,首尾不能救应。(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地久天长

解释

时间长,日子久。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例子

历尽磨难,艾克穆兰和他们的歌声仍然与我们同在,山高水远,地久天长。

地老天荒

解释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出处

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例子

然而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明·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

洞天福地

解释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出处

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

例子

如此洞天福地,倘得几间幽室,在此暂住几时,也不枉人生一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斗折蛇行

解释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出处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转参横

解释

北斗转向,参星打横。指天快亮的时候。

出处

三国·魏·曹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宋史·乐志》:“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

例子

二人坐了许久,看看斗转参横,大约已是半夜光景。(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回)

斗转星移

解释

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出处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例子

斗转星移,草青草黄,不觉明明已长大成人。

读书三余

解释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断壁颓垣

解释

颓垣:倒了的矮墙。坍塌的墙壁,残毁的矮墙。形容残败的景象。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例子

走到也是园滨文述农门首,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零八回)

对酒当歌

解释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出处

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例子

尽都是把手为话,对酒当歌,郑州浪汉委实多。(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

多多益善

解释

益:更加。越多越好。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例子

这位公子却有钱癖,思量多多益善,要学我这烧争之法。(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多如牛毛

解释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出处

《北史·文苑列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例子

老百姓痛恨官府催粮催捐,苛捐杂派多如牛毛,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咄嗟便办

解释

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例子

你吩咐的事情,我们咄嗟便办

咄嗟立办

解释

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例子

是故为山九仞,可以篑土积成,峻宇雕墙,可以咄嗟立办。(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二)

大雨滂沱

解释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例子

1. 我说现在可是“大雨滂沱”啊你们觉得呢?
2. 大雨滂沱,造成了这个地区的洪水泛滥。
3. 大雨滂沱,我们全身都湿透了。
4. 昨日,或是更久以前,太阳清冷,大雨滂沱。
5. 香港回归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已过去了1

大雨倾盆

解释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出处

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例子

1. 大雨倾盆而下,穿过瓦砾的裂缝,冰冷刺骨的雨水鞭打着他们的肌肤。
2. 最近的停车场在半英里外,更糟的是,大雨倾盆一般开始下起来了。
3. 大雨倾盆之夜,是他不顾饥饿和疲劳。
4. 也请允许我怀揣大雨倾盆的畅快?

地瘠民贫

解释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出处

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例子

这些业绩表现在以地瘠民贫的边区,居然……能够做到人民无饥寒之虞,向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迈进。★《解放日报》1946.4.28

动如参商

解释

参、商星名。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长时间的分离难以会面,如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

咄嗟之间

解释

一呼一诺之间,表示时间极短。

灯火万家

解释

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出处

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常年累月

解释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头。”

层出不穷

解释

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出处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唐书·艺文志》:“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能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兴衰。”

例子

爱国精神之表现于中外文学里已经是层出不穷的,数不胜数了。(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成年累月

解释

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例子

他的高超的技术,是成年累月积累进来的。

纷纷扬扬

解释

形容雪花飘落。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只见四下彤云密布,又见纷纷扬扬,飞来一天瑞雪来。”

例子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黄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风风雨雨

解释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出处

元·张可久《晋天乐·忆鉴湖》:“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例子

张贤亮《“不可说”》:“相当多的人民群众重温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经历的风风雨雨。”

风雨交加

解释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出处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例子

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渡过那风雨交加的日子的。

蜂拥而上

解释

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俯拾即是

解释

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例子

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俯拾即是。

繁花似锦

解释

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出处

曹靖华《点苍山下金花娇》:“我们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

例子

中饭后,我们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曹靖华《点苍山下金花娇》)

泛泛而谈

解释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出处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例子

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飞禽走兽

解释

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出处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例子

瞿秋白《乱弹·满洲的“毁灭”》:“这些猎狗和猎人互相抢着打猎的围物,抢着‘飞禽走兽’。”

飞沙走石

解释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出处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例子

尤窍怒号天噫气,飞沙走石乱伤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纷纷攘攘

解释

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八:“杨八老看见乡村百姓,纷纷攘攘,都来城中逃难。”

例子

吴强《红日》第13章:“队伍纷纷攘攘地走上了征途。”

纷至沓来

解释

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出处

宋·楼钥《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例子

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纷至沓来,应接不暇。(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分秒必争

解释

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出处

《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例子

为了赶上大部队,小战士一步不停地向前走着,分秒必争,终于在黎明前与大部队汇合。

纷红骇绿

解释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出处

唐·柳宗元《袁空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给红骇绿,蓊郁香气。”

例子

纷红骇绿,掩苒何穷,劈柳鸣条,萧骚无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风调雨顺

解释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出处

《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例子

自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风和日丽

解释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例子

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金黄,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二)

风花雪月

解释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处

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例子

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不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沸反盈天

解释

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例子

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鲁迅《彷徨·祝福》)

风和日暖

解释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出处

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例子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远处散点着几间小小的土屋。风和日暖,鸦雀无声。”

风平浪静

解释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例子

有孩儿在这里,不要怕他,包管风平浪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

风清月朗

解释

风凉爽,月明亮。

出处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例子

西方极乐真幽境,风清月朗天籁定。(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九回)

风雨如晦

解释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出处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例子

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革命者没有动摇,更没有屈服。

峰回路转

解释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出处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例子

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

富丽堂皇

解释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例子

他的这篇文章,可谓是富丽堂皇。

福地洞天

解释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出处

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

例子

一到南边,果然山明川丽,如登福地洞天。(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相关成语专题: 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