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鉴赏二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鉴赏二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鉴赏二

查看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着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这一评语也可移之于评一切有意境的唐诗.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画家喜作唐人诗意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它的背景为曲岸远山,长空明月.画面中心是一处临水的胜游之地,曲栏围着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叶梧桐树上有几只栖鸦,树旁生长着枝叶婆娑的秋桂.树下五人,两人望月而语,谈兴正浓.旁一戴幞头挥扇的官员和一带方巾倚童而立的老者正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们谈天.整个画面远近主从.层次井然,有动有静,和谐统一,颇为传神.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实是美中不足.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据《周礼》记载,当时人已在中秋之夜击鼓奏乐以迎寒.到后代节日气氛愈来愈浓,此夜常是家人或亲友团聚在一起赏月.所以一旦离别,总会使人逢节思亲.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曾抒发过他的秋思:"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王建也是望月兴叹,但写法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王诗原题"十五夜望月"下有的版本尚有"寄杜郎中"四宇,似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在诗题下又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它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这是一座朴素的住宅,夜深了,诗人偕客步出厅堂来到庭院.低头但见地上月华如水.一片白色.庭树的影子枝叶扶疏,象是纸上的水墨画.步月者循声望去,树冠间影影绰绰有宿在枝头的几只乌鸦.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灵隐寺》)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王建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觉得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

  第三四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曾写到游子思妇的月下相思.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写望月思人之情,溢于言表.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人人所思也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对比他用赋体写的《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一至十五夜玩月五首》及唐人其它中秋望月诗,尤能显出它那以少胜多的特色.

推荐古诗: 小寒食舟中作戏题磐石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读史二十首(回首西陲势渺茫)沁园春(独立寒秋)如梦令(宁化)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寄别李德远(李侯不恨世卖友)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推荐诗句: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柳絮风轻,梨花雨细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鼻地狱  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把玩无厌  拿着赏玩,不觉厌倦。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