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第三十八节读解

第三十八节读解

查看第三十八节全诗

  这个“践形”是孟子学用孔子的,《论语·先进》载:“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於室!’”这个意思是说,子张问关于善人的道理。孔子说:“不踩踏出痕迹,亦不进入某一个房间。”如果为着表现自己是善人而刻意地去行善,就是“践迹”,也就是落下痕迹了,也就是“过犹不及”了。而“不入于室”,这个“室”字是一个比喻,意谓“窠穴”,也就是说,做善事,作善人,不要落入窠穴,不要为了作一个善人而刻意地去做善事,那样也许就会违背自己的心愿以及违背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这也是“过犹不及”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思,要作善人,或行善事,就要不露痕迹地去做,做了就做了,不要刻意地去让别人知道或刻意地让别人不知道,既不扬扬得意,也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而灰心丧气。既不要求得到回报,更不能怨恨别人不回报。心态平平的,如此而已。而我们现在的人,做了一点善事便到处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总希望别人感恩图报,涌泉相报;张扬过分了,便会使接受善行的人,受到帮助的人心存反感,乃至于怨恨,从而使善行变成了恶行,亦使好事变成了坏事。所以,深刻体会孔子的话,凡事不过分,不过头,好心总会有好报的。

  而孟子的意思则是圣人做事可以留下形迹,因为圣人做的事是光明磊落的,是尽心知命的,是值得后人仿效的,因此圣人做事可以留下形迹——他的行为方式,以供后来的人们学习。这就是“齐之以刑”的意思。在孟子看来,行为方式这个问题很不好说清楚,因为行为方式没有定规,没有公式,没有套套,即使是相同的事件,因为人物、地点、时间的不同,亦不可采用同样的行为方式。所以孟子要从尽心知命说起,就是要人们懂得最根本的东西,因为只有懂得了最根本的东西,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梁甫吟勤政楼西老柳白帝遣怀晚春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自励二首(平生最恶牢骚语)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

推荐诗句: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 百念皆灰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不甘雌伏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