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文章小伎翻译

文章小伎翻译

查看文章小伎全诗

  “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这两句诗虽然是杜子美(杜甫,字子美)有所感而发,但是应该算是失言,不可以为典式,文章难道是小事吗?《易•贲》 的《彖》 辞中说:“刚柔互相交错,形成天文,以文明之道立身处事,形成人文。观看天上日月晨辰的运行,用以体察一年四季的时令交化,观察人间诗书礼乐之类的典章制度,据此以教化大治天下。”孔子称赞帝尧的文物制度光明灿烂。子贡说:“老师关于文献方面的学问,可以听到。”《 诗经》 中赞美卫武公,也称其有文章,能够尊守礼仪规范。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贤明君主的光辉业绩,夏桀、殷纣王、周幽王、周厉王等昏君的丑恶嘴脸,没有《 诗经》 、《 尚书》 用文章的形式记载下来,怎么能流传后世呢?伏羲画八卦,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如果不是孔子用文章的形式作了《十翼》 ,进行解说,怎么能让后人了解?孔子的高明深刻的道理,是寄托在《孝经》 、《 论语》 的文字形式中流传。曾子、子思、孟子传授孔圣人的儒家学说,似使没有《 礼记》 的《 中庸》 和七篇《 孟子》 等书,后代的人从哪里窥其途径?老子、庄子主张消灭礼仪制度,狂妄地说什么无为,可是五千言的《 道德经》 和分内、外篇的《 庄子》 却又极文藻之能事。佛门弟子参禅,说语言是累赘,不知道大乘诸经典可不可废弃?既然如此,那么诋毁为小道,其理由是荒谬的!那些后代的作文章的人,只注意它的表面形式却忘了写文章要载道的根本目的,追求文辞的华美却忽视其内容,形成风气,彼此推波逐澜,以至越走越远,这不是文章本身的过错。杜甫所说的“文章千古事”, “已似爱文章”,“文章日自负”,“文章实致身”,“文章开宎奥”,“文章憎命达”,“名岂文章著”,“枚乘文章老”,“文章敢自诬”,“海内文章伯”,“文章曹植波澜阔”,“庾信文章老更成”,“岂有文章惊海内”,“每语见许文章伯”,“文章有神交有道”,如此之类,大多是指诗歌而言,识见甚是狭窄。

推荐古诗: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题桃花夫人庙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渔翁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念奴娇(横空出世)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蚕欲老)沈园(梦断香销四十年)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推荐诗句: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饭叫饥  比喻多此一举。
  •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博士买驴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