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其一说春来空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昨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其二说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这两首诗都在借半随飞雪度关山的梅花形象流露一股淡淡的哀怨凄凉之感到黄州次年即1081年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以此为题作七律一首末两句说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正是指一年前来黄州途中过麻城五关作梅花诗时的情景再过一年即1082年元丰五年的正月二十日又写了这首诗颇有乐在此间的味道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又写了一首类似的诗上面这些诗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能超然旷达并最终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精神境界这和他从海南赦归时所说的九死南荒吾不很兹游奇绝冠平生属同一气质正是苏轼的高不可及处
作者写这首诗时来到黄州已两年了乌台诗案的骇浪已成往事诗人本州安置的困境却无法摆脱初到黄州就自找乐趣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又自寻精神寄托手抄金刚经又筑南堂开垦东坡得郡守徐猷庇护访游近地与渔樵相处至黄州后续有新交诗酒唱和诗题中的潘郭二生即在黄州朝夕相处的潘丙郭遘前一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去岐亭访陈慥潘丙郭遘和另一位新交的朋友古道耕相送至女王城作过一首七律一年过去了又是正月二十日想起一年前的这一天潘古郭三人伴送出城所感到的春意诗人心境荡漾起句是据前一年所感的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如城里有了春意东风这位信使就先自东门而入此时苏轼却一点感觉也没有他想恐怕是东风未肯入东门吧至于为什么未肯入东门妙在不言之中但忽记去年是日出城之前也是十日春寒未出门一到郊外方知江柳已摇村就在这年到郊外尚未入城的早春时节渴望春意的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了他是旧地寻春又是走马而去所以次句说走马还寻去岁村
接下去不写寻春所获却宕开一笔忽出警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纪昀评价说三四句深警人如侯鸟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动鸿雁南来北往即使年年如此从不懈怠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人之如候鸟正在于此只不过人间的信息比自然季侯要复杂得多但同样人因有感而动其中一切经历一切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苏轼之所以有人似秋鸿事如春梦之感究其根源是由于他遭受过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又正在贬逐之中只有把一切往事一切留恋和烦恼都强自推向春梦了无痕的虚无境地以解脱失意中难以消除的痛苦纪昀评所谓深警说的就是此意这是就三四两句本身来说若就它在全诗中的关合来说则妙在虚实离即之闻人似秋鸿实接首联事如春梦反照下文把人生进取政治抱负都看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于是才有下边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它看似游离实为全诗的关键所在
江城指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可具体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括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乐趣总之他是以此为乐甚至要以此为归宿了前一年访故友陈慥有三位新交的朋友相送春意涌上心头这一年出郊寻春又有潘丙郭遘为伴酒醺颜面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完全可以驱除那些烦恼的往事也完全可以冲淡甚至忘却他当时的困厄所以诗的最后说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赋招魂指宋玉因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楚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这一说法出自王逸楚辞章句但经后人辨析其说有误苏轼在这里借指老朋友们为他的复出奔走最后两句是在告慰故人我在黄州过得很好已和这里的朋友们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你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担忧也不必为朝廷召我还京多操心
苏轼奋厉有当世志而且自信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但在神宗哲宗两朝党争中几经起落而其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唯已之是信马永卿元城语录又从不俯身从众卑论趋时登州谢宣诏赴阙表遂使他一生陷于无边的灾难之中苏轼对待历时三十年的灾难总的态度是随缘自适但各个时期又有不同刚开始的时候他赴密州途中说过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沁园春词的话那时还有还朝的愿望乌台诗案中他自料必死无疑谁知未死而贬去黄州恍如隔世经过这一次打击平时种种心次第去莫留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他在黄州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觉不可胜悔今虽改之后必复作不如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黄州安国寺记再从他在黄州的诗词文赋和种种活动看他对起复还朝已失去信心因此这首诗的结尾两句不是牢骚不是反语是一种真情实感苏轼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尤其是切望惠及百姓迥异于失意文士的消极避世他的画像自题诗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也不应看作牢骚反话他在最失意最痛苦之时总在努力使自己和大家都得到安慰都生活得愉快些这是他度过一切灾难的精神力量他临死时对儿子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人们敬仰他纪念他一个原因是他的诗词文书画五艺俱绝另一原因就是他有一腔正直忠厚的心肠一种开阔旷达的襟怀
推荐古诗:
小寒食舟中作、
戏题磐石、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读史二十首(回首西陲势渺茫)、
沁园春(独立寒秋)、
如梦令(宁化)、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寄别李德远(李侯不恨世卖友)、
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推荐诗句: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鼻地狱 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把玩无厌 拿着赏玩,不觉厌倦。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