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文启例证

文启例证

查看文启全诗

  本篇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实行“无为而治”。汉初“文景之治”的出现,就是运用这一思想的结果。

  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几乎耗尽了民众的脂膏,接着又是长达七年遍及中原大地的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田园遭践踏,庐舍被焚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经济残破,人口锐减,人民贫穷到了极点,封建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刘邦及其文臣武将,大多出身于社会下层,对民众的疾苦,有着较深切的感受。他们作为农民军的领袖,转战南北,亲眼目睹了强大一时的秦王朝土崩瓦解的全过程,对秦朝灭亡有着极深的感触。因此,在汉朝建立后,调整统治政策,选取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曹参任齐相时,“其治要用黄老术”,“大称贤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朝相国,在全国提倡黄老之学。汉文帝、汉景帝等人,都笃信黄老之术,使汉初六十多年形成了在黄老思想指导下的黄老政治。其核心内容是轻摇、薄赋、节俭、省刑,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汉初两次下令免奴婢为庶人,使相当数量的奴婢获得自由。刘邦还下达了“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和“复故爵田宅”的诏令,增加了劳动力,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汉初赋税和徭役同秦朝比,减轻了许多。从高帝到文、景,田租、口赋、算赋逐年减轻,甚至有时全部免掉。汉初的摇役,

  规模小,又有节制,从不超期,从而给劳动人民提供了较充足的劳动时间,对社会的安定也起了重要作用。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劝课农桑,文帝多次指出农为“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道民之路,在于务农”,因此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同时,文、景等皇帝以身作则,大力提倡节俭之风,认为“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汉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很快走上了复苏之路。“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议论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室。风流笃厚,禁网疏阔”,出现了一派和平安宁兴旺的景象。

推荐古诗: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题桃花夫人庙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渔翁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念奴娇(横空出世)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蚕欲老)沈园(梦断香销四十年)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推荐诗句: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饭叫饥  比喻多此一举。
  •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博士买驴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