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的选拔和编组,是军队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在这方面,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起做得极为成功和出色。
吴起,本是卫国人,初任鲁国将领,率军击破强大的齐军。后入魏为将,任魏西河郡守二十余年,与各诸候国大战七十六次,其中六十四次取得全胜,其余十二次不分胜负,为魏拓地千里,使魏强盛一时。后来吴起来到楚国,掌握军政大权,主持变法,精减机构,选练军队,使楚国力日盛,楚军成为一支威震诸侯的劲旅,楚国也成为战国时期的列强之一。
吴起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与他善于治军分不开的。吴起主张“简募良材”,并进行合理编组,他认为,齐桓公征募强悍勇猛的士卒五万人,因此才得以称霸诸侯;晋文公征募能征善战的士卒四万人,因而实现了称霸的夙愿;秦穆公拥有能冲锋陷阵的士卒三万人,使得许多西戎部落都臣服在自己脚下。因此,必须“简募良材”,把百姓中那些胆量大而气力强、身手敏捷能越高驰远、勇敢顽强的人挑选到军队中来。
吴起既重视对士兵的选拔要严格,也重视对士兵进行合理编组,用其所长,各尽其才,使之充分发挥出威力。吴起根据士兵身材的高矮、体魄的强弱、胆量的勇怯、智力的高下进行明确分工,使“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正是由于吴起能够“简募良材”,并对他们进行合理编组,才使得所率领的军队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推荐古诗:
杜陵叟、
小寒食舟中作、
题乌江亭、
别董大、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春宫曲、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正气歌并序(天地有正气)、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推荐诗句: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