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萧相国世家解析

萧相国世家解析

查看萧相国世家全诗

  萧何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篇紧紧围绕这一方面,塑造了萧何这一历史人物,描述了他的卓越功勋。

  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作为刘邦的助手,他不仅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而且很多地方都能从宏观的战略着眼,为建立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司马迁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将领们忙于争分金帛财物,而萧何却首先收取秦王朝文献档案,将其珍藏,刘邦由此详尽地掌握了全国地理、户籍等方面的情况,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在楚汉相争期间,萧何虽然没有像韩信、曹参等人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但他留守关中,制定法令,安抚民众,建设后方根据地,不断地将粮草、兵员补充前线,使刘邦多次转危为安。在论功行赏、评定位次的过程中,司马迁借助刘邦和关内侯鄂君的话,充分肯定了萧何的功绩。但司马迁对萧何的描写是多侧面的,文中在写萧何实绩的同时,又刻画了他的自私。萧何很会识别人才,曾极力保荐过韩信;但后来萧何为了保全个人,又与吕后定计杀害了韩信。“萧何追韩信”的历史佳话使萧何堪称识才惜才的典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史实又使萧何成为反复无常的败事典型。司马迁笔下的萧何就是这样立体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另外,对刘邦和萧何之间微妙的君臣关系,司马迁也做了较充分的描写。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卓著,但又时刻提防萧何反叛。汉三年、十一年、十二年,鲍生、召平以及那个不知名的说客,先后为萧何敲了警钟,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萧何为了保全自己,采纳了鲍生等人的建议,博得了刘邦的欢心;但因为民请命,又遭牢狱之灾;最后“素恭谨”的萧何又得到了刘邦的赦免。司马迁这些一波三折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萧何的性格特点。

推荐古诗: 秋雨叹之三一七令(诗,绮美,瑰奇)赠渔父雪晴晚望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使至塞上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孤愤(孤愤真防决地维)另一种传说(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

推荐诗句: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