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文学家名人故事:余华,我这样走上文学道路_1200字

位置:找找成语大全 > 作文大全> 名人故事的作文大全 > 文学家名人故事:余华,我这样走上文学道路_1200字

文学家名人故事:余华,我这样走上文学道路_1200字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地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余华简介: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其作品已被翻译成日、韩、英、法、意等十几个国家的文字,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当作家最初有功利目的
谈起自己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余华毫不回避当初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毕业以后我干牙医,一干就是5年,一点不夸张地说,这5年我拔了至少有1万颗牙,每天7点就上班,干8个小时,感觉自己就像笼子里的鸟。有时我站在窗户前,发现隔壁文化馆里的人成天在街上闲逛,我就问他们不用上班吗?他们告诉我这就是工作,我当时就想:‘这工作好’。后来我问文化馆里的一个朋友:‘怎么样才能进文化馆工作?’他告诉我写小说吧,我想我认的汉字也有五千多个了,做音乐、画画不行,写小说大概行,于是我就开始写小说了。”
开始写小说的余华在文学道路上有些幸运,他的一篇短篇小说被《北京文学》相中,请他到北京进行修改,这在余华当时所在的海盐县是件大事,用余华的话说:“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是我们县第一个上北京改稿子的人。回来后县委宣传部的人说我是个人才,不能让我再干牙医了,干什么呢?进文化馆吧,这一下满足了我的愿望。”
没有冠冕堂皇,却是那么的真实,这就是余华。余华说他到文化馆第一天上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到单位一看自己竟然还是第一个上班的,于是他心里第一个念头是:这个单位我来对了。此后他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后来成了每个月只有领工资的时候才去单位,最后干脆辞职,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
大概文人都有自嘲的特点,有时候还愿意拉上一些同行,余华在说完自己从事写作的原因后又补充了一段:“后来我发现我们这批人里面和我一样的有不少,有一次我和莫言、王朔几个人去意大利,主办方让我们写一篇‘我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的文章,我才知道莫言是为挣钱买一双皮鞋,王朔则是为了换个工作,和我一样,谁也不比谁好多少。”
不过自嘲归自嘲,但和每一个成功的作家一样,余华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是严肃的,“现在我写作已经完全是因为热爱,没有一点功利性。其实作家在从事写作的时候,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有功利的一面在内,但当他真正进入到这个领域之后,功利性就会慢慢消失了。”

相关作文: 学溜冰冬天的礼物关于体检的作文电脑的诱惑记2012年的最后一天给大家推介一本书夏天真热一堂有趣的科技课可怕的天气心爱的口琴

标签:文学家名人故事余华走上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鼻地狱  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把玩无厌  拿着赏玩,不觉厌倦。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